六、一个铜钱也立折子!(第4/21页)

“有了这笔‘放空’,不管别人使什么手段,我们至少立于不败之地,可是大平号这样咄咄逼人,难不成他的银子是天下掉下来的。”王天贵想不通的这一点,恰恰是古平原心里有数的。

大平号的后台是京城李家,这个内幕被他视为独得之秘,所以曲管账出主意孤注一掷,把号上的存银加上“放空”的协饷都拿去收买大平号发出的银票,然后一口气拿去挤兑逼垮大平号,古平原立刻就反对。

王天贵老谋深算,这一次站在了古平原一边,“不知对手底细,贸然把协饷都拿去用了,的确是太冒险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这个办法。”

古平原主张谋定而后动,今日便是来大平号探探虚实,仔仔细细估量一番,心里不免沉甸甸的。他正要打道回府,忽然隐约听见从大平号的后院里传来一阵歌声。

这歌声似有似无,断断续续,古平原却一下子就听出是乔松年的声音,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入大平号,伙计笑脸相迎,他却看都不看,直趋后堂。

“这位老客,这后堂您可不能进!”两个伙计一把拦住。

“我找人!”

“您找谁,我帮您喊去,这票号的规矩您不会不知道吧,后堂非请勿入。”

古平原大怒:“哼,什么票号,是绑票吧!我有个神志不清的朋友在里面,是不是被你们关了起来?”

“古平原,你要撒野可是挑错了地方。”张广发袖着手稳稳当当走了出来,“后堂是存放银两的地方,你要硬闯,丢了银子算谁的?”

这时歌声又消失无踪,古平原也没把握自己是不是听清了,再做口舌之争徒然惹辱而已,他冷冷地看了一眼张广发,“张大掌柜,你做的好买卖呀,一出手太谷一县的票号生意就被你抢了个精光,再接下来倒霉的是不是就成了全省的票号?”

听他这样暗示,张广发面色变了变。眼下虽然生意做得顺风顺水,可是还没到能与全体晋商对抗的份儿上,自己京商的身份还是越晚暴露越好。

“古平原,你的气色也越来越好了,比起一年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威胁,也是在提醒古平原,别忘了自己一年前还在关外流放,如今也是个私逃的流犯。

他不说还好,这一说古平原的心头火“腾”就起来了,不由自主就想起了好友寇连材惨死在山海关,首级被挂关门之上的情形,他虽然没有亲见,可是这一幕在脑海中不知过了多少遍,每一次都像一把锯子在反复撕拉着。

就是不为自己蒙冤流放关外受的那些罪,只为了寇连材,这个仇都是非报不可。如今泰裕丰和大平号势成水火,王天贵和张广发互为敌手,自己身处其间,不妨借力打力,最好能把他们弄成两败俱伤之势。

“不,光两败俱伤还不够,一定要他们同归于尽!”古平原站在大平号的门外默默想着,忽然“哗啦”一声响,他循声望去,见是大平号的伙计把几个箩筐里的铜钱倒在一处,然后往街对面南北货店门口一抛,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众多乞儿一拥而上哄抢起来。

“铜钱、银葫芦,银葫芦、铜钱……”古平原嘴里一直念叨着这两句,他心里最清楚不过,自己以往在商场上赢了几次,归根到底都是有个“信”字打底,而对手都是不诚不信,这才让自己有机可乘。如今大平号的银葫芦立在那里,就等于是立了一个比天高的“信”字招牌,几十万两随随便便抛在街上,丢个铜钱上去就给个元宝,这家票号的底子有多厚那是人人“哑巴吃馄饨——心里有数”。不管是财主乡绅,还是平头小户,钱当然要存到一个可信的地方,张广发费大力气弄了这么一个银葫芦摆在门外,其实无非就是一句话,“把钱存在我大平号,一百二十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