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撬 棍 8(第6/8页)

而且她无需别人告知就知道,她要教导的这个人将要赴汤蹈火、深入敌后,因此她决心,不能由于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他出错。她的专长是《古兰经》,她本人就像一本活的《古兰经》。此外,她的阿拉伯语也炉火纯青。

“你有没有听说过穆罕默德・阿萨德?”她问马丁。

他承认没听说过。

“那么我们就要从他开始讲起。他出生时的名字是奥波特・魏斯,是一个德国犹太人,后来他转信伊斯兰教并成为伊斯兰教的最伟大学者之一。他写下了也许是最好的关于‘伊斯拉’的评论,关于这段从阿拉伯通向耶路撒冷继而通向天堂的旅程。这是构成一天五次祈祷的原则,是信仰的基石。你小时候应该在古兰经学校里学过这个。还有你的伊玛目,他是一个瓦哈比教派的教徒,他必定坚信这是一次真真切切的旅程,而不是梦想或幻觉。所以你也要这么相信。现在我们学习每日祈祷,请跟我念……”

旁边的纳吉布・库雷希颇有感触。她对《古兰经》知道得比我还多,他沉思着。

在课间的户外活动时间,他们穿上保暖的衣服去爬山,安格斯跟在后面,名正言顺地扛着他的那支猎枪。

虽然自认为懂得阿拉伯语,麦克・马丁深知他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纳吉布・库雷希教他带有普什图口音的阿拉伯语。至于伊兹玛特・汗的声音,关塔那摩湾监狱曾经把他用阿拉伯语与狱友说的话录了音,以防他会吐露什么秘密。他从没有吐露过什么,但对库雷希先生来说,他的口音是珍贵的,可以教学生模仿。

虽然在苏联侵占阿富汗期间,麦克・马丁曾与穆斯林游击队一起在山区逗留过六个月,但那是十七年前的事了,他已经忘记了很多。尽管大家都认为马丁肯定无法以普什图人的身份混入该族群,但库雷希先生仍坚持用普什图语训练他。

其实最关键的只有两件事:祈祷仪式,还有那个阿富汗人在关塔那摩湾时发生过什么。而关塔那摩湾D营的审讯官主要来自中情局。马雷克・古米尼副局长已经找到了从伊兹玛特・汗抵达开始就担任审讯官的三四个中情局员工。

迈克尔・麦克唐纳飞回美国兰利去与那几个人一起待了几天,榨干了他们能够回忆起来的每一个细节,拿到了他们所做的记录和录音。他此行的借口是,根据“不再危险”规则,中情局想确认一下是否可以释放伊兹玛特・汗。

审讯官们都异口同声地认为这个普什图山区的勇士、塔利班指挥官是所有在押囚犯中最顽固的。他很不合作,极少说话,从不抱怨,能忍受惩罚和最艰苦的条件。但大家都认为,如果你凝视他的黑眼睛,便能看出他想拧断你的脖子。

了解到所有这些情况之后,麦克唐纳搭乘中情局的“格鲁曼”飞机飞回英国,降落在埃泽尔空军基地。然后一辆小汽车载上他去了北方的福布斯城堡,在那里,他把了解到的情况向马丁作了通报。

塔米安・戈弗雷博士和纳吉布・库雷希集中训练马丁每日祈祷。到时候,马丁不得不跟其他人一起祈祷,他必须说得准确无误。在库雷希看来,要通过还是有一线希望的。那个人也并非土生土长的阿拉伯人,而《古兰经》只用经典的阿拉伯语写成,没有其他语言。如果说漏了一个词,可以用发音不准加以掩饰。不过,一个在古兰经学校里待过七年的男孩是不可能整段说错的。于是,马丁在纳吉布・库雷希带领下不停地起身、鞠躬、叩首,塔米安・戈弗雷因膝盖僵硬的老毛病不得不坐在椅子里,也与他们一起一遍又一遍地吟诵经文。

在苏格兰的埃泽尔空军基地,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美英的工程技术队正在安装连接美国和英国所有情报机关的设备。住宿设施已经竣工,可以使用了。以前在美国海军驻留期间,这个基地除了宿舍和办公室,还有棒球场、保龄球场、健身房、美容室、食堂、邮局和剧院。戈登・菲利普明白这项改造的预算资金本来就很少,史蒂夫・希尔又盯得很紧,于是就留用了原先那些便宜而又花哨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