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第6/7页)

贡爷由此想到了割麦的问题。再过十天、八天就要割麦了,贡爷想,今年割麦劳力是不成问题的,公司不生产了,窑工们也没活干,短工的工价不会上涨,贡爷又能省下几个钱了。只是到时候怕是脱不开身子,贡爷还得领着窑工们和公司、政府的王八蛋办交涉哩!贡爷决不能光顾自己……

贡爷被自己的高尚感动了……

田埂上的路不好走,千把号人挤在几条田埂上也走不快,整个队伍稀稀拉拉的,连头带尾约有一里路光景。大约总走了大半个钟头,请愿的队伍才拉到了大路上。贡爷因为是坐轿,走得就更慢了,几乎被拉在了队伍的最后头……

千把号人在王东岭、钱守义的带领下,刚涌上大路,迎面便撞上了委员团的轿子队。委员团的轿子队是走在当中的,前面有几十个大兵开道,后面有几十个大兵压阵,张贵新、张赫然和几个随从骑着大马走在轿子队两侧,整个队伍像个花花哨哨的百脚虫,百脚虫碰到了洪水般的请愿人流,一下子便乱了阵。

委员团的委员老爷们根本没料到窑工们会来这一手,思想上没有任何准备;而且,看到扑过来的窑工手持刀斧棍棒来势汹汹,不知道这叫“请愿”,委员团团长国会众议院请愿委员王若塘王老先生便向镇守使张贵新下了一道极不明智的命令:

“张旅长,快!堵住!堵住!堵住这些乱民,我们回城!”

镇守使张贵新既震惊又恼火。震惊的是,他没料到窑工们竟如此大胆,竟然敢堵到路上攻打北京的委员团——镇守使大人也不知道这叫“请愿”;恼火的是,窑工们此举大大地抹了他的面子,他是宁阳的镇守使,是这地方上的最高军政长官,窑工们这么一来,不是确凿地说明了他的无能么?好好一块地盘让他治理成这个样子,委员老爷们到京城后将如何说他?他的锦绣前程岂不完了!如若是再有个好歹,葬送掉个把委员老爷的小命,他就更难辞其咎了!

镇守使大人吓出了一身冷汗,头脑不那么冷静了,慌忙拔出手枪,对空放了两枪,声嘶力竭地叫道:

“后面的跑步,快!快和前面的二排、三排会合,顶住,顶住打!”

镇守使大人自己也一马当先,迎着扑过来的窑工策马冲了过去;冲了两步,又回头对县知事张赫然交代道:

“快,你快带委员们往回走!”

这一回镇守使大人是不客气了,他伏在马背上率先向涌过来的窑工们开了枪,接着,百余名大兵也纷纷开枪,冲在头里的窑工当即倒下了一片——死伤的死伤了,没死伤的也趴在地上不敢动了。钱守义被当头扑来的第一阵枪弹打死,王东岭差一点也受了伤。

旷野上展开了一场恶战。

窑工们不需要任何命令便愤然还击了,扛钢枪的便俯在地上勾动了扳机,有火枪的便装上铁砂对着正面的大兵轰。片刻,飘散着麦香的土地上便充满了浓烈的火药味。

贡爷急坏了,贡爷原来倒是想挺身而出制止这场流血冲突的,他一踏上大道便急匆匆地跳下轿子,拨开挡路的窑工,对着大兵们喊:

“别……别开枪!别……别打!我们是……我们是来请愿……”

枪声、叫声,淹没了贡爷的呼叫,大兵们根本听不见。

贡爷一头冷汗,战战兢兢地向前跑了几步,又试着喊了一回,大兵们依然没听见,依然趴在地上向这边开枪。身边的窑工们大都退到路下的干泥沟里趴着了,子弹在身边蝗虫也似的飞,贡爷一看不好,便连滚带爬地下到了泥沟里。

贡爷平日倒是不怕死的,这会儿却也有些害怕、有点怕死了,他在泥沟里撅着屁股趴了一会儿;想想又觉着不安全,子弹嗖嗖地从他头皮上擦过,打得身边的尘土飞飞扬扬,设若有一颗子弹不长眼,钻进了贡爷的脑瓜里,贡爷可承受不了。于是乎,贡爷将身边一个抬轿的家丁硬顶到面前做挡枪子的活动墙壁,然后悄悄地往麦地里挪,挪到麦地里还觉着不行,又顺着麦垄向前爬,一直爬到一个老坟头后面才长长出了一口气,渐渐恢复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