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代县长震怒传蓟原 煤矿惊现无名尸体(第2/16页)

翟副书记还说,凡事要讲究策略——所谓策略,说白了,就是处事技巧,无非“圆滑”二字而已。李明桥暂时还不想“圆滑”,他不想让自己刚来,就给蓟原的老百姓和干部一种错觉,让他们以为自己工于心计,只是一心奔仕途的官场“老油条”。李明桥的父亲当副县长的时候,在老百姓当中口碑不错,李明桥也想当一个口碑好的县长。他的观点是:为政一方,就一定要造福一方;否则,就不要死占着县长的位子。如果只是单纯地为了加官进爵,那还真不如像谣谚里说的,回家卖红薯去。

但蓟原县的干部结构让他寒心。据李明桥私下里了解,国土局长张得贵的真实年龄已经六十有五,为了赖在局长的位子上不下来,先后把自己的年龄改小过三次。据说这个国土局长的胃不同于普通人,酒量惊人,属于千杯不醉那种,而且是非15年窖藏的茅台不喝。他手里掌握着审批土地的大权,围着他转的尽是房地产公司的老总。一次,在饭局上,张得贵扬言:“喝一杯酒,批一亩土地。”一位开发商连喝180杯,当场就喝趴在地板上了,后来进医院躺了半年,出来之后就变成了植物人,整天坐在轮椅上被保姆推来推去。好在国土局长讲信用,如数给了该开发商180亩土地的批文,只是批文交给了继任公司老总的儿子手上。

更有意思的是财政局长周伯明,把年龄一次改小了11岁,结果,档案上显示的年龄只比自己的儿子大12岁。在蓟原,当官的修改自己的实际年龄几乎成了公开的做法。被老百姓戏称为“四大牛人”的另两位局长,一位是煤炭工业管理局局长郝国光;一位是公安局长黎长钧。郝国光在煤炭局长的位子上已经干了十年,还没有歇的意思;黎长钧的公安局长也干了八年了。据说郝国光有一个嗜好,就是不论在什么季节,每天清晨必喝一碗“王八汤”,而且必须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野生鳖配以专门从国外进口的名贵药材,用文火慢慢炖成的汤——背地里,老百姓都把郝国光称为“王八局长”。黎长钧更绝,每逢饭局,先解下腰带上的手枪,往饭桌上一放,谁要敢不喝酒,对不起,看看枪口再说。

李明桥知道,这几位局长能够如此跋扈,如此无法无天,肯定不是吃干饭的。有人告诉他,最好别碰那几位局长。提醒他的人是出于好意,不想他得罪人进而给自己惹上什么麻烦。但有些人,是必须得得罪的;有些麻烦,也是根本无法避开的。李明桥心里清楚,自己的这个县长并不好当,弄不好连这几个局长都领导不了——他的前任就是被这几位局长排挤走的。但李明桥既然认定了要拿这几位局长开刀,就不管他们是吃干饭的还是喝稀饭的,吃干喝稀都一样,先拿下来再说。让李明桥作难的是,牵扯到干部的任免事项,决定权在于县委常委会议。尽管各大局是县政府下辖的职能部门,但局长的任免,他这个县长只有提名权和建议权,最后决策拍板的,还是人家书记杜万清。在李明桥来之前,杜万清就已经在蓟原当了一届县长、一届县委书记,算是蓟原的老干部了。李明桥听人说过,杜万清作风严谨,逢年过节,家里的门一关,任何人不准进;调整干部的时候就住办公室,跟干部谈话时一般都有两名以上的干部在场。李明桥奇怪的是,县委书记杜万清素以清廉著称,却任由这几名局长在蓟原的地面上跋扈,岂不怪哉?唯一的解释就是,这几位局长的背后有一只“大手”,这只“大手”伸得比较长,其力度足以令县委书记杜万清保持缄默。李明桥给翟副书记当了几年秘书,学到不少东西。他知道,即使在官场这个深不可测的泥潭里面,也完全可以做到洁身自好,因为无欲则刚。翟副书记向来以强硬在衢阳的干部百姓当中颇有口碑,原因非常简单:他说的每一句话、干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出于个人目的,而是出以公心——正因为这一点,有时候就连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怵他三分。李明桥时不时地以翟副书记为自己的学习榜样,认为官当到一身正气的份上,就可以 “无所畏惧、不怒而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