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六合一统 第1133章 被困(第2/3页)

另外一件事是,她想派出一支使团,出访西域列国,其一是为了了解西域列国的风土人情,其二,是传扬风国文化,彰显泱泱大国之富强。

可能连唐凌自己都没发现,在她没有子嗣的时候,她所想到的,只是如何巩固自己的帝位,而得知自己怀孕之后,她的雄心壮志一下子膨胀起来,她想要做的已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武功(军武功勋,开疆扩土)盖世的皇帝,还要做个文德千秋的皇帝。

把风国各方各面的书籍统统汇总到一起,可以避免很多书籍的失传。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然后再分门别类的编辑成册,下发到各大小书院作为课本,是造福后世子孙的大事。后人进到书院学习知识的时候,只要看到所学的课本,首先想到的自然就会是她唐凌。

至于派出使团出访西域列国,则完全是出自于唐凌的炫耀,她是让西域人都知道,在他们的东方,还有一个无比强大的风国,而风国,不仅有强盛的武力,令他们仰望的文明,还有一个同样无比强大的皇帝。

原本想与唐凌谈废除奴隶法令的解慵,被兴致勃发、雄心万丈的唐凌完全带偏了方向。对于唐凌提出的这两件事,他都是举双手赞同的。

见向来直言不讳的解慵也认同自己的主张,唐凌更是高兴,她将编书之事,全权交由解慵负责,出访西域列国之事,交由外务府负责。

当时解慵以为唐凌只是一时兴起罢了,编书之事,历任皇帝大多都有做过,无外乎就是宣传自己的文德武功,好流芳百世,至于出访它国之事,更是常见,没什么好值得多说的。

可是解慵万万没有想到,此时他不以为然的两件事,对风国未来的影响,巨大至极,也深远至极。

他被唐凌任命编的书籍,正是大名鼎鼎的《大风全书》,即便在往后的千百年间,后人也都因此书而受益匪浅。而风国使团出使西域列国,不管当时唐凌是怎么想的,此事为后来风国的武力入侵埋下了伏笔,使团成了彻头彻尾的斥候团,使团在西域列国的游历,为风国军方带回了大量关于西域列国的情报。

安郡。以安义辅为首的第四军团驻扎在御镇附近的四盘山,叛军第五、第六军团驻扎在御镇的西城外,双方谁都不愿主动出击,战事就这么僵持下来。

另一边,以上官秀为首的第一军团强攻上京受阻。

确切的说,第一军团根本没打到上京城下,在奔赴上京的半路上,遭遇到一支从川郡奔赴过来的叛军。这支叛军的兵力不多,还不足五万,上官秀自然不会放在眼里,下令进攻。

川郡叛军被贞郡军一击即溃,仓皇往川郡方向逃窜,上官秀率第一军团追杀。

叛军残部逃至川郡天水河的时候,河水干枯,叛军淌水而过,可当贞郡军也打算淌水追杀过去的时候,叛军用火药炸开了上游水坝,滚滚的河水从上游奔流而下。

贞郡军的将士基本都是贞郡人,贞郡乃干燥之地,境内的江河屈指可数,贞郡人大多也都是旱鸭子,陆地上的霸王,水中的软脚虾,叛军的这次水攻,出人意料,涉水过河的贞郡军将士准备不足,被淹死千余众。

等到贞郡军将士做好木筏渡河的时候,叛军残部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当贞郡军打算回撤,继续向上京进发的时候,叛军又神出鬼没般的冒了出来,在贞郡军的后方不断的骚扰游击。上官秀被叛军袭扰的不胜其烦,再次下令,追杀叛军。

结果这一追,便被叛军领进了川郡腹地。

川郡之所以用川字命名,是因为境内多江流河川,川郡叛军及善水战,而水战又恰恰是贞郡军最不擅长的战斗。只要叛军一下水,贞郡军拿叛军就基本束手无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