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夫妻但杜宇与殷明珠(第3/3页)

杜宇拍电影,很是艰苦,能从没有条件下想出条件来。有一次,摄《飞行大盗》,当大盗如列子御风般在空中飞行,这个镜头,可以弄虚作假,容易办到。所难解决的,却是仰头观看空中飞盗的群众。这许多群众,雇临时演员,须花好多钱,且镜头很少,花钱太不上算。杜宇等待机会,留着这一场,最后拍摄。事情巧得很,公司后面,有一旷地,靠边有一小土墩,一天,不知从何处传来的谣言,说这儿要做临时刑场,枪决罪犯,于是来看热闹的愈聚愈多。杜宇笑着说:“这个大好机会给我等到了!”但电影中所需要的群众,是抬头仰望的,这些群众怎能叫他们仰望?杜宇再一思索,想出法儿来,立遣职工,持着电烛,立在土墩上点燃,灿然作光,这些群众不期然而然都仰起头来,目注土墩上的电烛。杜宇亲挟一小型摄影机,把他摄入镜头,这些群众做了他的义务演员。又一次,摄《杨贵妃》一片中渔阳鼙鼓,翠华西幸一幕,这场外景,是到苏州去拍的。至于车骑纷驰,幢幡侍卫,这些都不成问题,所难的衬托许多颠沛流离的难民群,那要花多少钱招临时演员,且难民的古代服装怎么办,大大地成为问题。杜宇灵机一动,等待旧历七月十八日,善男信女,到上方山烧香,香火是很盛的。杜宇利用这个时机,运用远镜头,把漫山遍野的烧香信徒,权充难民,在远镜头中,服装的今昔,是分辨不出的,回到上海,补些近镜头,若干人穿着古代服装,足以代表了。又一次,拍一舞蹈场面,需要打蜡地板,可是杜宇的摄影场,因陋就简,没有这设备。杜宇不加思索,把原有地板打湿了,乘着半干半湿时,在上面跳着舞着,摄成的影片,地板亮晶晶地发着光,也就和打蜡的差不多了。凡此种种,杜宇的苦干精神,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