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6节(第4/9页)



  小杜警告说:“现在滕芳住在我们这里,你可得小心点,千万别跟她说我的事。”

  有了小杜的警告,陈霭还真的小心起来。她主动给滕夫人打了个电话,说了滕姐在这里住的事,免得被滕夫人知道了不好收场,但出乎她的意料之外,滕夫人并没暴跳如雷,而是有几分得意地说:“滕非告诉我了。她住你那里我放心,你替我盯着点,别让那两个狗男女勾勾搭搭—”

  陈霭本来想说“我总不能一天24小时跟着他们吧?”,但她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哼哼哈哈答应了。

  滕夫人有时打电话询问滕家两姐弟的事,陈霭都是如实回答:没有,他们没在一起,至少我没看见他们在一起。没有,滕姐没在外面住,每晚都是在小杜房间睡的。没有,滕教授没上我们家来。

  滕姐住进来前,曾经许诺把做饭的事包了,滕姐也的确每天都做饭,但陈霭每天还得做饭,因为滕姐都是中午做饭,做好就把饭菜打包,送到滕教授那里去了,滕教授在家就送家,滕教授在校就送校。

  如果不是滕教授自己说出来,陈霭也不可能知道这些,只会认为滕姐没做饭。她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自己买的菜没数,更不会经常查点。她下班回来,看见锅里没饭,冰箱里没菜,就动手煮饭做菜,谁撞上就叫谁一起吃,吃完饭就装一盒做明天的午饭,剩下的就放在冰箱,下落如何就不问了。

  但滕教授跟她通电话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你们做的饭菜”,她就知道肯定是滕姐做的了。她没点穿,只对滕教授声明了一下那不是她的功劳,饭菜是滕姐做的。而滕姐那里,她没去问;滕夫人那里,她更是不会走漏半点口风。

  不过这样几边隐瞒,甚至几边撒谎,实在令她难以忍受。她这个人天生不是搞保密工作的料,更不适合做三面间谍,总担心自己不小心泄露了某一边的秘密,惹出麻烦。

  她一再警告自己:这是滕家的事,你别去掺合。别人家的事,你管它呢?谁对谁错,谁阴谁阳,你都别管,好好过自己的生活。她给自己立下一个军令状:不管滕家事,不上滕家去。

  艾米:如果你在读《尘埃》

  (这是我在《尘埃腾飞(35)》下的跟帖,收集在一个帖子里,贴出来供跟读《尘埃腾飞》的读者参考)

  我写故事,除故事的叙述者(这个故事的叙述者是陈霭)之外,对其他人都只写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因为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什么。我对人物的心理当然有我自己的推测和理解,因为作者同时也是读者,读的是人物的生活,但我不会把我的推测直接写在故事里,因为那样写出来的故事,就没有阅读价值了,仅仅是作者在向读者灌输自己的想法看法,等于是把馍馍嚼过了吐给读者吃。

  但有的读者,就习惯于吃作者嚼过的馍,吃得太多,已经形成了阅读习惯,看故事的时候,说起风就是雨,听到一个人物的话,就当成是作者的话,进而认为是事实。

  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原因,都有自己的目的,有可能是真的,有可能是假的,有可能半真半假。有时说话人知道自己在撒谎,有时连说话人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在撒谎。

  看故事的乐趣,就在于动脑筋推测人物说某话做某事的动机和目的,如果你不想动脑筋,只想知道结局,等着作者告诉你人物的动机和目的,那就不适合看我写的故事。

  看故事是了解人心人性的好机会,我这里的“人心”指的是个体的心理特征,即某个特定人物的心理特征,而“人性”则指一类人物共同的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