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第2/3页)

再也没有人会像德鲁克那样说话了。今天的商业思想都已经被制造和包装成一个个高附加值的“商品”,它包括学术研究——传媒发布——出版——巡回会议,它们像一个自我滋养的关联体和生产链,丝丝相扣,互为倚重,并能创造出足够的利润直至下一个新的思想诞生,在这样的循环运作中便同时包装出一位位智力超人、无所不知的“管理大师”们。而这个行业主要是由商学院、出版商和会议组织者们推动的,它们因为自身的利益诉求需要不断有新的管理思想涌现。

今后,很少有人愿意去思考德鲁克式的问题了,因为它们太“浅白”,太缺乏“包装”,开发周期过长而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超额利润。更多的管理思想将以快餐的方式出现,一个叫休·迈克·唐纳德的美国人曾经制作过题为“1950-1995,管理潮流的流行曲线”的图表,这张图表记录了这45年间先后出现过的34种理论和潮流,从20世纪50年代的决策树到90年代的标准检查。他的研究发现,在头20年只有9次管理潮流,而其余的理论,除了分散管理,全部集中在1980-1995年的15年间,并且除了其中3个——不断提高、学习型组织、流程再造和标准检查——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没有哪个理论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年或两年。因发现“7S战略”而著名的管理学家理查德·帕斯卡曾经举过一个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事例:某年,他与一位纽约出版商洽谈出版一本他最新研究成果的专著,出版商对他的选题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在询问了所有的细节之后,他最后问道:“但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理查德·帕斯卡沉思了好一会儿,说:“一句话恐怕不行,至少要用四句话。”出版商开始收拾桌上的文件,他建议理查德·帕斯卡回去再好好想想。

如果说帕斯卡最终成不了德鲁克式的大师,这个例子可能就说明了一切。跟前者相比,德鲁克成名的那个时代似乎运气更好一点。

1946年,37岁的彼得·德鲁克完成了《公司的概念》。在此前的几年里,德鲁克受通用汽车的雇佣,对其组织结构进行案例研究,该书便是这一研究的结晶。在这一期间,通用汽车表示出极大的坦诚,它向德鲁克开放了所有公司文件,并允许他访问公司的任何一位职员。而德鲁克为了创作这个案例也下了大功夫,他花两年时间访问了通用汽车的每一个分部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部分工厂,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访谈工作,阅读了浩瀚的、分为不同机密等级的内部文件。在书中,德鲁克对通用汽车的管理模式及公司价值观提出了致命的质疑。这部作品出版后,当即遭到了通用汽车的全面抵制。在此后的20多年里,公司拒绝评论,甚至阅读这部作品。但是,时间却让德鲁克最终成为胜利者。另一家汽车巨子,福特汽车公司率先认识到了德鲁克的价值,这家在战时市场竞争中完败给通用汽车的老牌公司将《公司的概念》当作拯救和重建公司的蓝本,在亨利·福特二世的领导下,十多年后,它迅速复兴,重新回到了对等竞争的主战场。

世上还会再出现这样的传奇吗?还会再出现一位管理思想家敢于挑战全球最大公司,而他的努力最终又被证明是正确的?他有这样的际遇、功力、勇气和好运气吗?

再也不会有德鲁克了。1993年的《经济学家》评论说:“在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中,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这位管理学界唯一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创造了管理学,但最终他成为这部热播连续剧中的一个“符号”,每一集开始的时候,他总是会被播放一遍,所有的故事都将从此开始,然后读者和播放者均不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