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林致远 1.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第3/6页)

“我穿粉色衬衫会不会太花哨了?”他问她。

“没关系,那就是你的风格。”她答道,说话的时候,还颇有些轻浮地捶了一下老爸的胸膛。后来,老爸还真的就穿着那件衬衫去上班了。我把这事告诉我的哥们叶余青后,他嬉皮笑脸地用胳膊肘顶我,“你爸妈感情不错,他们一定经常干那个。”哈,其实,我也这么觉得。要不然,似乎就没法解释我爸对我妈的这种“纵容”了。

可我实在觉得他俩不怎么般配。我爸在区文化宫的群工部工作。过去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他经常组织一些类似“歌唱比赛”、“舞蹈比赛”这样的活动,而参加者多半是文化宫里各个文艺小组的成员。他们大多年过四十,对文艺活动充满了热情,然而他们似乎永远不知道该怎么打扮自己——我真讨厌那些把嘴巴擦得鲜红的老太婆在那里大言不惭地唱什么“阿哥阿妹情义长”。

我还知道我爸经常去参加电影拍摄,当然,他只不过是个群众演员。到目前为止,他演过的最重要的角色是在一部叫《怒海狂潮》的电影里,扮演男主角的老师。电影拍的是五四时期的事,他穿着青布长衫,严肃地望着教室里的学生,然后在黑板上一笔挥就写下了四个大字——“还我河山”。当时我坐在电视机前,看着那一幕时,心中不禁思绪万千。我首先想到的是,假如在那个年代,我一定也会奔上街头去游行,去游行肯定比上课有趣得多;接着我开始暗暗佩服老爸,真没想到他的字那么漂亮;最后又觉得奇怪,为何老爸如此玉树临风,却只能当个小配角?我把这个疑问丢给老妈,她告诉我,就是因为老爸鼻梁正中的那个疤,即使化了妆也很难遮掩,所以他从来没轮上过什么好的角色。这时我才知道,老爸居然还是戏剧学院毕业的正牌大学生,并且出生于一个戏剧世家,原来我奶奶曾是一个话剧演员。

我对我奶奶的过去一无所知,印象中,她只是个喜欢搓麻将的老太太,手腕上总套着一个翠玉镯子,说话时还带着纯正的京腔。我也见过她年轻时的照片,的确非常漂亮,五官的轮廓无可挑剔,穿旗袍的样子,可以跟任何一个旧时代的大明星相媲美。然而非常可惜,她跟我爸的命运相同,从未演过主角。大概是因为她个子娇小的原因,在舞台上她演过《日出》里一个名叫“小东西”的雏妓,也演过《家》里的梅表姐——我没看过书,据说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我奶奶是在五年前去世的,她死的时候,跟别的老太太没什么两样,同样是干瘪的身体和僵硬的脸。我们在她的枕头下面找到一块叠得整整齐齐的白色丝帕,它散发着一股陈旧的玫瑰香,帕子的角落里有人用银色丝线隐约绣着两个字:君寿。

我那时才知道,我爷爷的名字原来叫林君寿。据说他也是个演员,同时更是个风流浪子,在跟我奶奶在一起之前,他已经有过无数女友。后来,他抛弃了前妻跟我奶奶结婚,但结婚没几年,他又丢下奶奶跟一个女医结成了夫妻。再后来,他跟那个女医生离婚,又跟另一个工会女干部结了婚。

我听我妈说,他比我奶奶大18岁,已经作古。谁也搞不清,他临死之前,是哪个女人陪伴在他床边,可是,我奶奶自35岁那年与他离婚后,就再也没结过婚,也没有结交过别的男人。每年爷爷的忌日,她还会让我爸送她去墓地祭拜。我想,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爱情吧,虽然奶奶跟我谈的更多的是麻将经和餐桌上的饭菜——“我一看见他什么都打,就知道他是要作风向,我手里有个白皮,就是不打,闷死也不让他碰……”——可我想,平时当她一个人的时候,她想的更多的可能还是我那风流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