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2/10页)

他松开她,拥着她走到工作区的灯光下,扶她坐在椅子上,“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你入画了!”

莫小苹坐下,又突然站了起来:“宁远,你构思好了?”

宁远点头。

“我也有个构思,按照我的构思画好不好?”

“你的构思?”宁远有些诧异,看看莫小苹,然后点头。

“背过身去!”莫小苹命令,“我让你转过来时,你再转过来!”

宁远听话地转过身去。

“好了!转过来吧!”

宁远转过身来,眼睛瞪得圆圆的,嘴巴张得大大的。

光洁如玉的莫小苹,一尊雕塑般站在椅边,几缕青丝漫漶在胸前,橘黄色长围巾做披肩,搭在两个臂弯里,一手扶椅背,一手轻牵围巾下摆遮蔽脐下。灯光下,润泽细嫩的肌肤发着大理石一样的柔光。

“画呀!”莫小苹催促。

宁远从梦中惊醒,他两步跨到画布前。

由于激动和羞涩,莫小苹心跳如打鼓,两颊烧灼似桃花。虽然是冬天,莫小苹非但没感觉到冷,相反,身体还汗津津的。她一动不动地坐着,用欣赏的心情看着宁远的一举一动。

宁远的手抖动着,呼吸局促,动作也生涩,他想看清她的身体,却怎么也看不清。

渐渐的,他稳定了,平和了,流畅了,自信了。

莫小苹看着宁远聚精会神地给自己画像,心里一阵难过,宁远啊,宁远,你只知道是在给我画像,你不知道,我也在给你画像。

2

这段时间,莫小苹一直运用所学,对杀死宁全福的凶手进行“犯罪描述”,也就是刑警行内人俗称的给犯罪嫌疑人“画像”。

莫小苹首先仔细分析犯罪现场。

从现场直接提取的痕迹物证和间接分析证明,凶手无疑是宁家的熟人,他熟知并掌握宁全福的活动规律,也熟知并掌握宁家其余人的活动规律。尽管这个分析结论令莫小苹很痛苦,她甚至内心抗拒师傅的这个倾向,但她又不能不接受这样的分析结果。

令莫小苹最费脑筋的是分析宁全福为什么被杀,凶手为什么要杀死宁全福?焦处长是个理性的人,不大可能因为十万美元搭上身家性命,所以,焦处长不是凶手。

康铁柱虽然有杀死宁全福的动机,可是他的口供应该是可信的,他敲诈宁全福的可能完全能成立,因为他生活窘迫,与其杀了宁全福,不如留着这棵摇钱树。再有,他已经承认杀死乔纳纳了,小命儿已然不保了,没必要隐瞒多杀了一个人。

谁会是凶手呢?凶手杀死宁全福不是图财,但他和宁全福有仇,他把子弹从眼睛打入宁全福的身体,让宁全福自己看着自己被杀。杀人后,又把尸首掩盖上,这样的凶手,目的应该是获取精神上的满足。

宁远是搞艺术的人,他身上的艺术细胞决定了他做事具有象征性和暗喻性。如果说,宁远画《荆轲刺秦王》的第三天宁全福就死了是巧合的话,那么,宁全福死的前一天,宁远得知了乔纳纳失踪的事,难道也是巧合?

凭莫小苹对宁远的了解,这两件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宁远得知了乔纳纳失踪而一家人隐瞒不报,他决不能忍受,从而导致了他愤而杀人。

宁全福死后,宁远添了呕吐的毛病。在测谎室回忆父亲被杀和观看《俄狄浦斯王》的时候,宁远都呕吐过。据莫小苹观察,宁远的呕吐不是疾病引起的,而是由于精神因素所致。

为分析宁远呕吐的原因,莫小苹曾咨询过医生,医生告诉她,引起恶心与呕吐的原因分为病理性与神经功能性两大类。

病理性原因一般由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神经功能性呕吐多为条件反射引起的,比如看到或想起某种景象,或因精神过度紧张、强烈的情绪激动等引起的。

宁远应该属于神经功能性呕吐,《俄狄浦斯王》是一个关于弑亲的故事,宁远看到俄狄浦斯刺瞎双眼的时候忍不住呕吐,说明剧情对宁远有强烈的影响,他一定联想到爸爸宁全福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