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3/4页)

伊濑认为,“探寻偏僻之地传说之旅”的提案者也许从事过渔业。

但是,山羊胡社长也好,武田主编也好,浜中也好,都同渔业没有关系。奈良林的主业是投资股票,附带做点其他的生意,经营杂志也只是一份爱好,跟渔业全无关联。武田主编亦是如此。据说他刚毕业就进入出版业,在两三个出版社辗转,最后被天地社聘用。浜中就更不用说了。

可是,抛开浜中不谈,奈良林经营的事业中,即便没有直接同渔业相关的,也或许会有点间接的涉猎。而对武田的情况伊濑只是道听途说,具体还有待进一步查证。

伊濑决定立马去天地社走一趟。他迫切想了解武田主编的真正死因。

伊濑做好了准备。虽然他对妻子说过自己跟那个出版社再无瓜葛,现在却变了主意。去那里致哀是个正当的理由,毕竟在工作上,伊濑承蒙武田主编关照;而主编过世前不久,还亲自来伊濑家里告知取消连载的事。

伊濑坐电车前往天地社。一楼的营业部里只有两三个人,看上去并不忙碌,往里走一点便是编辑部。二楼是社长室和会议室。天地社所在的大楼矮小古旧,不留心的话很难发现。

“我是伊濑忠隆。请问《草枕》编辑部的人在吗?”

“编辑部的哪位?”一位没什么魅力的女办事员干巴巴地问。

“哪位都可以。如果浜中在的话就最好了。”

“浜中先生还没有回来……”办事员将伊濑的话传到编辑部后,一名二十五六岁、一脸无辜的年轻男子现身道。虽然伊濑为杂志撰写了好几期文章,男子却没有表现出敬意。

“我在报纸上看到武田主编去世的消息。”伊濑致哀道,但男子的表情并无变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请问编辑部主任在吗?”

“大家全出去了。”

“是为了武田的事?”

“不,好像是别的事。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只有我一个人留下。”

“唔。”伊濑大失所望,“武田似乎是在伊豆的西海岸过世的,您知道他为什么要到那个地方去吗?”

“不知道。”

“报纸上还说他最近显得很疲惫,真是这样吗?”

“不清楚。”这家伙,一问三不知啊。自己的主编过世了,他却一副完全置身事外的模样。不过,最近的年轻编辑可能都这么没有人情味。

“浜中跟你们联络过吗?”

本以为这个问题也不会得到答案,男子却呆呆地嘟哝道:“好像从盐釜寄过明信片回来。”

“我也收到了他从盐釜寄来的明信片,还有从网走寄来的。他之后又去哪儿了呢?”

“不清楚。”

伊濑怒气冲冲地离开了天地社。搞股票的凭兴趣开的出版社就是这德行,连员工都那么业余。相比之下,浜中真是一名优秀的编辑。说不定,正是他一个人挑起了整个编辑部的大梁。

伊濑边走边想,突然,刚才那位不靠谱的编辑说的“盐釜”二字跳进他的脑海——盐釜不正是渔港吗?盐釜神社祭祀的就是渔业神啊。

伊濑这才意识到,浜中早已猜到经纬度和渔业之间存在关联。那个男人就是如此敏锐。他去盐釜或许就是为了进行相关的调查。

那网走呢?那里又不是什么渔港。妻子说过,那片土地上最有名的是监狱。

伊濑将“监狱”和“渔港”分开思考。走着走着,他突然有所领悟:监狱是收容罪犯、将罪犯同社会隔离的场所。服刑者远离家乡,只在服刑期内被“滞留”在监狱。

伊濑由此联想到了羽衣和浦岛传说。浜中从盐釜寄来明信片,让他从《日本民间传说研究》第二卷第一百二十一页开始阅读。伊濑由此得知,浦岛和羽衣传说同根同源,在“滞留”这一主题上是相通的。浦岛太郎滞留在龙宫三年;仙女失去羽衣,无法返回上天,滞留在渔夫身边。总而言之,它们都符合书中所谓的“滞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