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贵(第3/4页)

二是,用来形容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时候,时常以动物为譬喻,例如眼睫如牛王、腹如鹿王、回旋如象王、仪容如狮子、行相如鹅王、马阴藏等等,可见众生平等,各有如来德相,我们在佛的《本生经》里看到佛陀的宿命,知道旨陀无始劫来曾投生在六道之中救拔众生,他是从众生成佛道的,成道时自然具有众生的种种相好庄严。

三是,佛的相虽是庄严美好,是最理想化的外表,但这些外表是人格伟大的象征与呈现,如果我们以这些外相来求如来,就容易落于断见,不能体贴到佛陀真正的本怀。

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这第三个问题尤其重要,在《金刚经》里就有一段佛陀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谈到三十二相的问题。

佛言:“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你觉得可以用三十二相来观如来吗?)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是的是的,我觉得可以用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如果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因为,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现在我心开意解,知道佛所说的真意,确实不应用三十二相来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果以外相来看我,以音声来祈求我,而不是以心来相应我的法身,这是人走向了邪道,不能见到真正的我呀!)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佛陀在这里,对佛的外相做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一段很难翻释,我还是试释如下:

“须菩提呀!你如果这样想:‘如来不是因为诸相圆满具足的缘故,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呀!你不要有这种念头,如来确实不是因为诸相圆满具足的缘故,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但是,你如果有这种念头,会使得发心求无上佛道的众生,认为诸法有断灭的外相。为什么不要有这种念头呢?因为发心求无上佛道的众生,在真实的法上是不说断灭相的。”

因此,当我们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时候,只是依方便说,依相来说,也就是,在外相上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并不表示是证得无上菩萨的如来,为什么呢?佛陀在《金刚经》中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这样说,理解起来可能有困难,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印度、尼泊尔的佛像,和中国的佛像都是三十二相,却多少有差异,和日本、泰国的佛像也不同,到底哪一尊才是真的如来呢?再例如,密宗有一尊“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佛为降伏一切恶魔而显现出的相,他背负火焰,七结发辫垂在左方,上下牙齿表出,现愤怒威猛之相,那么,他是不是如来呢?

可见如来不在外相,而在心行。

像我们熟悉的弥勒佛,不是常被塑成笑眯眯的,肚腹挺出的样子吗?这就不是三十二相。但也有寺庙供奉披璎珞、戴宝冠的弥勒菩萨。又有塑成三十二相具足的弥勒如来像。却从来没有人觉得有何不妥,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中若有如来,见佛像就是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