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之地群岛(第2/3页)

上述描述全部引自阿尔贝托·曼古埃尔(Alberto Manguel)和詹尼·盖德鲁培(Gianni Guadalupi)的《想象地名私人词典》[73],我对其真实性不负任何责任。该书极为鸿篇巨制,以首字母顺序——从地理位置多变的阿伯顿(Abaton)到精灵的购物中心祖伊(Zuy)——列出了大量地名条目,并且像老式百科全书那样,配有地图和版画。

这本出版于加拿大的图书,是一位阿根廷人和一位意大利人通力合作的成果,能够一举为我们理清想象地名的所有困惑。我建议我们都应该在书架上为无用之书留出空间,在我看来《想象地名私人词典》将会是这个门类中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这本百科全书为每一座城市、每一座岛屿、每一个区域都列出了条目,而每一个条目首先都列出地理位置、人口和经济资源,以及气候和动植物群落。这本词典的原则在于要使得它所列出的每一个地方都仿佛真实存在,而每个条目的最后都会给出它的出处:于是乎亚特兰蒂斯(Atlantis)的条目最后就列出了柏拉图的《克里底亚篇》(Critias)和《蒂迈欧篇》(Timaeus),皮埃尔·伯努瓦(Pierre Beno.t)的小说以及柯南·道尔(Conan Doyle)的一本不太知名的作品。

两位作者遵守的另一条原则是,他们绝不会将作者当作真实地点来描写的地名收录进来,因此词典里没有普鲁斯特的巴尔贝克[74],也没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75]。而且鉴于地理学只关注当下和过去,而不放眼未来,所以那些描写未来的科幻小说,无论主题是涉及外太空或者政治,都被排除在外。

这不是一本立即就让你爱不释手的书。当你的手指抚过一个个想象的地名时,你会觉得它们好像没有真枪实干的地理学那么有趣:从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本萨勒姆(Bensalem)到卡贝(Cabet)的伊卡里亚(Icaria),乌托邦城市似乎都千篇一律、单调无聊,还有18世纪数不胜数的讽刺文学,更别提班扬(Bunyan)的《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中那些饱含宗教寓意的地点。当你读到《绿野仙踪》、托尔金或者C.S.刘易斯作品中密密麻麻的地名时,一种饱腹感会立即油然而生,有时甚至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可是,当我们深入一个个词条的时候,我们很快便会被其中奇幻的逻辑唤醒,进入一个个奇幻的世界。我已经在上文举出了一些例子,但是我尚未提及最为优雅和天才的地名创造:埃德温·艾勃特(Edwin Abbott)的几何幻想著作《平面国》(Flatland,由于马索利诺·达米科的译介和乔治·曼加内利的评论,意大利读者对这本著作应当不会陌生)。

事实上,正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文学作品,才最能体现人们创造史诗神话的无限资源;而想象世界的地图也会在才华横溢的专业作者写作通俗文学时汩汩流出。这本书中露面次数最多的作家是埃德加·赖斯·巴勒斯,不仅仅是因为他创作了大量“泰山”作品,还因为他写过很多作品都将故事设定在奇幻的世界里。许多无法载入文学史册的消遣小说里的奇幻国度,最后反倒登上大银幕,成为大众的神话故事,比如说《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里的香格里拉(Shangri-La),《古堡藏龙》(The Prisoner of Zenda)里的鲁里坦尼亚王国(Ruritania),《最危险的游戏》(The Most Dangerous Game)里的扎罗夫伯爵的岛屿。该词典还收录了那些直接在大银幕上诞生的国度,比如马克斯兄弟(Marx Brothers)在喜剧《鸭羹》(Duck Soup)里创造的自由国(Freedonia),以及甲壳虫乐队(The Beatles)在《黄色潜水艇》(Yellow Submarine)动画中创造的花椒国(Pepperland)。可惜的是,我在书中没能找到勒内·克莱尔(René Clair)的政治讽喻电影中的那些虚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