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剑网三王遗风(三十)(第2/4页)

全然不觉,是他的本性不大好,才消磨了姜晨原本对世事无谓而得来的耐性。

姜晨已牵了两匹马出来。

李承恩自房中拿了枪,看着空荡荡只留了些灰烬的客栈,怅然道,“人都已失了性命,马却还活着。”

姜晨唇角一翘,意味不明道,“人只会对人感兴趣,马的性命,还不值得费心拘于身侧。”

李承恩一呆,还未想出所以然来,姜晨已干脆利落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李承恩:……

南诏吐蕃显然有备而来,短短时日中,南诏逼近成都,吐蕃军队也到了鄯州。

如此危机之刻,太傅夏子谦主动请缨,挂帅出征。

原本极其受人质疑,但夏子谦短短半月就让南诏联军敌人退却五十里。至于所用方法,跟随而去的天策竟说不出所以然来。

只庙堂上下一致赞扬,道是,夏太傅文武全才,久仰久仰,倾佩倾佩之类。

自此一战,太傅夏子谦文武全才声名远播。

张九龄敏锐的觉察到不对,夏子谦如今之名,已全然功高盖主。底下人知夏子谦,却不知李隆基,他曾有心劝夏子谦几句,又有心劝陛下几句。

结局便是,天子以为九龄结党营私污蔑臣子,反复之下罢免宰相之职务。

张九龄上任不过三年,大大小小的刺杀已经历不少,若非长歌门向来会找弟子护卫门中重要客卿,仅凭张九龄府中护卫之力,必然不能保他如此长久。

被罢免后,刺杀之事就越发频繁和肆无忌惮,张九龄心道是李林甫想一家独大等不及了,却也无能为力。陛下见都不见他,他又如何雪冤。

终不得不辞官而暂隐长歌。

李隆基竟也全然不曾挽留。

这两方军队,不知是得了什么底气,偏生就守在成都那里,铁了心绝不退让。

又走了大半日,终至距凤翔扶风郡最近的秦州天水郡,路边已是一片混乱。许多衣衫破烂,面黄肌瘦之人或卧或躺或跪,口中连连说着,大爷,买他走吧……这孩子跟着我们活不了啊……

他们口中所言,句句都是为孩子着想,实则……却是要易子而食。

陡然而起的战乱,已将这些人,逼至绝境。

姜晨扫过这烽火之地。

李承恩低声道,“难道已至如此地步?”

姜晨漠然,良久,目光不再触及那些已近绝望之人,语气冷淡异常,“川蜀来的。”

李承恩便意会他的意思,皱眉道,“南诏吐蕃不曾明言联手,如今却进退一致。这些日子朝廷与南诏吐蕃开战,夔州又曾失守,依着那方蛮夷之劣根性,恐又是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百姓居无定所,这些人既属川蜀,想必一心寻求安定之所却无法靠近长安,才转道逃到此处。”

姜晨不作答话。

李承恩伸了伸手,要从怀中掏出些银子,打算下马,被姜晨一声冷笑制止。即便姜晨没有做任何明确的反对之举,李承恩还是停了动作。

那些饥饿的眼睛落到马匹,无疑都要冒出光来,终于还是忌讳着两人身上戾气,没有冲上前来。

两人又走一阵,才明确靠近了天水,秩序渐渐正常了些。

想必是此处有人管制,易子之事不能明目张胆,才跑的远了做这些事情。

腐朽的血肉气息,和各种草药气味飘散,在空气中混杂出一种难言的味道。

路上有些服饰统一看着大家弟子的男男女女,正忙忙碌碌抱着草药来来去去。有人蹲在一边把脉,有人就扶着走都走不动的人倚墙坐好。

统一的紫黑白三色。行走之间也有淡淡的草药气息散出。

李承恩打量了一会,看得路旁一个煮药的姑娘都脸色涨红了,他收回目光看了眼姜晨。

姜晨眼皮也没抬,“万花谷的。”

万花谷?

李承恩搜遍了脑海,没有找出什么印象。还待姜晨解释,姜晨道,“自己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