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騩坡(第2/2页)

眼镜又接着说道:“以前我听过一个关于鬼坡的事情,但是鬼字是鬼魂的鬼。刚刚看地图时因为那个字我确实不认识,所以也不好妄下断言。不过现在我想‘鬼坡’和‘騩坡’这两个布局结构可能会很类似吧。”我心里有点被眼镜的刚才那一口不太流利的中文逗乐了,就好像是外国人说中国的绕口令一样。

四爷抬起头对他说:“你说说看。”

他从地上站起来便说道:“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人在进行一切定向定位活动时,总是离不开参照系。你们可以看仔细看一下,騩坡处在两段坡度较为陡的坡之间。从一端往前看,迎面茂密的树林。从另一端往后看,是路面和天空的交界线。加上四周全是倾斜的歪曲的树林,这样我们就找不到一个可以作为基准的水平面。在这种地形地貌的烘托下,使我们很容易引起视觉上的误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的树木其实并不是垂直生长的?我刚刚在研究那些脚印时发现这些树底部的培土都是略有倾斜。这里的这些树木太多而且太茂盛,弯曲的枝干会让错觉就这样加强了。在生活习惯中,我们总是把树视为垂直的。一条水平的路如果树木一律向左倾斜,我们便会感到这是一条左高右低的下坡路;反之,树木往右倾斜,我们便会感到是一条右高左低的上坡路。现在,在坡度不大的情况下,没人想到去怀疑歪的是树木。除了树木的角度外,更能引人误入迷途的是这些树木的栽放位置。騩坡开头一小段是下坡,此后才慢慢变成上坡。试想如果路边的树木都有同一高度,而这里,各处的树木的高度都是不同的,这个騩坡可以肯定是认为设计而成。这样,道路上坡度的问题便被齐刷刷的树木所掩盖了。人们误以为树木的走势就是道路的走势。怎么能现在所处的这个坡道右边垫高,是为了人们来到怪坡,放眼望去,第一印象便产生明显下坡感。而左边铲低,则为了保证回来时靠惯性滑得更远。我们就在设计者的圈套中不停的兜着圈子。而那些脚印也是迷惑我们方向感的原因之一。我们太追求脚印带给我们的线索了。而脚印的主人也应该的确就走了一次便从这騩坡上成功走出了。”

我马上追问道:“那他是怎么走出去的?”

眼镜推了推自己的眼镜说道:“因为‘他’是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