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第2/3页)

斯坦因看着他最信任的向导伊拉布因,道:“伙计,你说呢?”

伊拉布因把马灯提近了一些,照了一会儿,忽然打了个寒战。他伸出颤抖的手,向那一串东西摸去,越靠近棺材上的图案,手抖得越厉害。当他终于摸到棺材的时候,整个人突然定住了,灯光下他的脸上是一副呆滞的表情。

探险队员都感觉到了这种异样的气氛。斯坦因试探着问:“伙计,你还好吗?”

伊拉布因翕动嘴唇,用一种很奇怪的、近似哭泣的腔调道:“先生,这不是铜钱,而是两串葡萄。你看这形状,不就是系在一起的单个的葡萄吗?这里是吐鲁番,吐鲁番的葡萄是世界上最好的葡萄,不是吗?”

斯坦因缩了缩肩膀,道:“是的伙计,不过你想说明什么呢?”

伊拉布因呆滞地摇摇头,道:“很抱歉先生,我想我的向导生涯结束了。我……我要回家!”

英籍军官一把拽住他的衣领,拔出手枪指着他的脑袋,恶狠狠地恐吓道:“伙计,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们的雇佣关系还没有完成解除,你就要回家?这是逃兵的行为,知道吗伙计,逃兵都是该枪毙的!”

伊拉布因哀求道:“我退还全部佣金,我要回家……”这句话还没说完,他就被英籍军官一巴掌掴得摔倒在地上。

斯坦因喝止英籍军官,扶起伊拉布因,劝道:“伙计,你今天一定是太累了。只要好好睡一觉,明天你会继续卖力为我们服务的,对不对?我知道你刚刚是在开玩笑,伙计,可我们的军官先生是从一战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他不懂得你们东方人的幽默。他的行为有些粗鲁,但我想你会原谅他的,对吗?”

斯坦因半哄半吓地安抚了伊拉布因,然后让一名探险队员陪他回帐篷去休息了。其他人围成一圈,试图打开彩棺。斯坦因虽然想不明白是什么事情令他的向导如此害怕,但也许打开彩棺后,一切就明白了。

在队员们的口号声中,彩棺应声而开,棺盖“砰”的一声掉下来。斯坦因提着马灯朝里面一照,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其他人纷纷举着马灯跑过去看,只见彩棺里似乎躺着一具枯骨。

为什么要用“似乎”这个词呢?因为彩棺里确实有人的尸骨,而且有完整的头骨、脊椎骨、肋骨和盆骨,可是手臂骨和腿骨却各有四条。严格地说,很难说这是“一具”枯骨。

斯坦因知道中国古代有殉葬之礼,但是礼制完备,没有殉葬之人与死者合葬一棺的讲究,至于只殉葬双手和双脚的事儿,简直就是闻所未闻。可眼前的这口彩棺中的这具枯骨却外加两条手臂骨和两条腿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斯坦因回头看了看帐篷上伊拉布因的身影,不知是风吹的缘故,还是幻觉,那身影似乎在不断地扭曲和抖动,他忽然觉得有些冷了。

尸骨下面压着一块两英尺长的木板,上面写满了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文字。斯坦因取出木板,立刻命人把棺盖重新合上。他打算在营地简单休息一下,然后趁天没亮就启程去鲁克沁,再转道去敦煌。

可是等斯坦因再次醒过来后,他却发现值夜班的两名队员已经昏昏睡去,其他队员也正在酣眠中,而他的向导伊拉布因和那具彩棺都不见了,同时失踪的还有他带回来的帐篷,以及他研究了大半个小时的木板。

斯坦因完全没有理由不信任他的队员,甚至每个队员的履历,他都一清二楚,可是单凭伊拉布因一人之力,是无法偷走彩棺的。而且为了隐蔽,斯坦因还将彩棺埋进地下一英尺左右的黄沙里,即使有人盗彩棺,挖土的时候也必然会惊醒其他人,更何况,黄沙上面没有任何人为动过的痕迹。

斯坦因带领队员挖遍了附近的黄沙,直到第二天晚上,仍然一无所获。他们带来的食物和水濒临耗尽,只能匆匆撤出了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