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十七章 称心(第3/4页)

他是玄奘,当今大唐国境内最著名的法师。

承乾坐在祖父身边——这九年来,或许是因为愧疚,或许是因为惧怕,李世民与皇后长孙无垢除了万不得已的时刻,几乎从不到大安宫请安,倒是承乾常常到大安宫陪伴李渊。

李渊今年快七十岁了,精神十分衰弱,听着经文,半睡半醒。

“师父,这是什么经文?”承乾忽然问道。

承乾在六岁那年,生了一场重病,玄奘为他诵经祈祷七日七夜,后来病好以后,李世民就让他拜玄奘为师,玄奘给他取名“沙竭罗’,这是沙门护法八大龙王之一的名字,玄奘为他取了这个名字,大概是希望他能够护持世间正法吧。

“这是般若密多心经,前代鸠摩罗什尊者所译。”玄奘答道。

“鸠摩罗什是谁啊?很有名么?”承乾又问。

“是的,他是两百年前的大师,我们今天所读到的经文,大半都是鸠师和他的弟子们译过来,可惜我生得晚,未能与大师同代,亲睹风采。”玄奘轻轻叹息,他确实十分遗憾,不过内心深处,他觉得这篇心经译文似乎涵义有点缺憾模糊,并不能由衷认同。

这时李渊已经完全睡着了,鼻中发出轻微的鼾声,承乾轻轻取过软枕,放在祖父头下,又为他盖上锦衾。

“沙竭罗,我们走吧,让上皇好好睡一觉。”玄奘轻声说道。

“嗯。”承乾也轻声回答,转头说道,“你们好生照看爷爷,我和师父明天再来看爷爷。”宫娥内侍们低低应了一声。

玄奘站起身来,躬身一合十,向殿外走来。

大安宫,虽然也冠名为宫,其实是李世民做秦王时的府第,规模比之太极宫,何止小了十倍,因此师徒俩很快便走出了宫门。

玄奘要回弘福寺,李承乾却还不愿回东宫,要随玄奘到寺内盘桓一会儿,弘福寺却在长安西门,要过了西市才到。于是两人出了大安宫,骑马过布政坊,延寿坊,光德坊,往西市中穿来。

经过西市,南角上闹嚷嚷的,许多人挤成一团,也不知在看些什么。承乾虽然做皇太子有八九年了,东宫僚属一堆,平常翻来覆去,只是要他知行守礼,但十六岁的年纪,终究还是少年心性,见了热闹,便不禁要上去看一看,因此双腿一夹马腹,当先行去,玄奘微微摇头,策马跟上。

他们在马上,原比众人高出许多,因此虽然在人群之后,仍将场中光景看得清清楚楚。原来那边有个木台,木台上一字儿排开,站了数十名胡人女子,彼此以绳索相连,肤色有黑有白有黄,五官棱角分明,眼睛大而深邃,或金或碧,头发微微卷曲,身材高挑,显与中原人不同,有一个瘸腿癞疥道人站在边上,用手中藤杖一一点指,大声介绍其年龄、出身、价格。

原来是九姓胡人,承乾心想。

魏唐大战,九姓胡人国破家亡,或为唐军俘虏,或辗转逃来长安,被人买卖,长安贵人家以为新奇,纷纷抢着购买,充作奴仆婢女,宴会之时便叫他们侍候伴舞,互相夸耀,乃是贵人借以炫夸身份的象征,因此这些胡人胡女要价甚高,等闲人家却是买不起的。

承乾以往在亲贵大臣家里也曾见过胡奴胡姬,但亲眼在市上见到买卖胡姬,却还是头一遭,益发停马不走,一一打量那些胡女。

玄奘见得这副情形,双手合十,道一声:“善哉!”低声诵念经文,看那癞疥道人时,见他身周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辉光,玄奘“噫”了一声,那道人忽而转过头来,眼角余光一闪,似是对玄奘笑了一笑,随即又若无其事地转过头去,继续高声叫卖。玄奘控住缰绳,运天眼通再看道人宿命时,却如陷入了一片迷雾,此人仿佛竟是既无过去,也无未来,玄奘深感奇怪,皱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