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三十六章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

松郁郁,竹青青。

岭上生白云,云深不知处。

白云缭绕,风烟渺渺,水天一碧山如黛。

云在青天水在瓶,鹤飞忽下青松杪。

长长的藤萝从古老的松枝上垂下,白雾缥缥缈缈,游走于繁盛的藤萝与枝干之间,不时有松针旧叶与藤萝的花瓣从枝头扑簌簌地坠落,惊起几只胆小的鸟雀与松鼠,划出一道道弧线,慌慌张张地穿过青郁郁的枝叶,往松色云气更深处去了。

松与松的间隙间,时时露出青色的道院一角,一阵云气涌来,转眼又消失不见了。

“我居西山时六劫,山西上有松孤然。

朝云雾微接关塞,暮雨渐沥交洞天。

天生此境为吾伴,隔涧相陪远相看。

郁郁苍苍气色佳,萧萧瑟瑟风声贯。”

一阵清脆的歌声自松下传来,一群白鹤自连绵的松树梢头飞起,振然飞旋数匝,向着歌声起处徐徐降下。

白鹤降处,云去云来,松篁丛里,道院门前,有两名童子,一着玄衣,一着素袍,头挽双髻,箕踞白石,在树下斗草顽耍,另有一名青衣童子,身处白鹤群中,手抚一头大鹤背上皎皎白羽,慨然作歌:

“鹤飞去兮,东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乎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西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

归来归来兮,东山不可以久留!”

那大鹤高近七尺,比那青衣小童还高出一个头,朱顶青喙,翅如车轮,玄裳缟衣,领着一群白鹤,闻歌声翩翩而舞,正是:

缟衣湖上月明天,雪影飘飘意欲仙。

世网从来禁不得,高飞冲破晚秋烟。

又曰:

清吟绝尘九天闻,绿波碧凝身下冷。

烨羽千里御风痕,仙姿超群情最深。

道院云深,三童群鹤,逍遥世外,甚是悠然。

这里歌声未竟,林间有击节之声,有人朗声赞道:“好歌!”亦发歌声曰: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

上有数仙童,不饮亦不食。

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

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轻举乘浮云,倏忽行万亿。

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

彭祖称七百,悠悠安可原?

老聃适西戎,于今竟不还。

王乔假虚辞,于今竟不还。

达人识真伪,于今竟不还。

追念往古事,于今竟不还。

百家多迂怪,圣道我所观。”

歌中既有恭维赞美主人之词,却也并不曾自卑自薄。

玄素二童停了游戏,往山下观望,见松石径道上,迤逦走来一人,绀青肉髻,袈裟当风,澄目如海,神色安和,眉间白毫宛转,却略有悲悯之色,正是那西方极乐世界灵鹫山大雷音寺妙湛总持不动本师大悲世尊释迦牟尼佛。

这二童年纪小,不常在世间游历,却不认得释尊真容,看着有些眼生,停了顽耍,脆生生喊道:“却是谁人来访我万寿山五庄观也?”

那青衣小童却朗朗笑道:“瞿昙,今日如何得闲来此,敢莫是来诓我果子吃?你已证菩提,不生不灭,我这果子你吃了也没用,休来打我主意也。”

且说这座山名唤万寿山,山中有一座观,名唤五庄观,观里有一尊仙,道号镇元子,混名与世同君。那观里出一般异宝,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产成这颗灵根。盖天下四大部洲,惟西牛贺洲五庄观出此,唤名草还丹,又名人参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似这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果子。果子的模样,就如三朝未满的小孩相似,四肢俱全,五官咸备。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了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