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有情劫 第五十章 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第2/6页)

金莲川上,常年气候凉爽宜人,魏人乃鲜卑石室之后,世居北地,天性畏热喜凉,魏主拓跋焘每至五月,即离开云中金城,来此避暑纳钵,要到十月方回,一年之中,倒有小半年在幕府度过,国事亦在幕府处理。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高高的天穹中,苍鹰轻轻振动双翼,乘着升腾的气流,一滑数十里。

穹窿之下,四野茫茫,草长莺飞,皇帝、皇后、皇太子、诸王、随行大臣、怯薛歹、马队、刀剑队、步甲队、射手队、牛羊骆驼、诸般牲畜,帐幕连绵七百余里,皆作白色,远远看去,仿佛漂浮在碧海上的一大片白云。

魏主焘今日与皇后赫连氏、皇太子拓跋晃、吴王拓跋余、辽东王窦漏头、司徒崔浩、北平王长孙嵩、司空长孙道生、八部大人、左右怯薛歹,随行数千人,行猎于白头山中。

白头山下,长松千尺,藤萝深深,魏主焘乘青骢马,骑射当前,猎得许多麋鹿獐羊,山鸡野兔,左右齐称万岁,魏主十分兴奋,正在洋洋得意之际,忽见前方密林间有白影一闪,一头白鹿直窜至众人面前,立定不动,身高九尺,角长七尺,全身雪白,十分神骏。那鹿立在众人之前丈许远处,将眼看魏主,忽然掉头,呦呦鸣一声,后蹄一蹬,一去数十丈,须臾远去。

众人乍见此鹿,一时都呆了,那鹿已奔出数里之外,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魏主焘如梦方醒,大喜道:“白鹿乃祯祥之物,又乃我鲜卑源流所出,不意今日得见,崔司徒,此乃何兆?”崔浩且不答言,急急下马,跪于魏主马前,口称:“我主万岁!昔者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即此白鹿。见白鹿乃得天下之兆,况白鹿又是我大魏源流,此必我主将先武后文,混一四海,故此上天垂象,先祖传信。”左右自皇后以下,皆下马拜:“恭贺我主,必将先武后文,混一四海,成就太平真君,万岁,万岁,万万岁。”呼声如雷。魏主焘在青骢马上,拈着髭须,心中甚喜,自语道:“我久欲有事于南唐,只是踌躇难决,今日得此佳兆,上天垂象,此事断可为之。嗯,待秋来马肥之际,便进取中原罢。”微微眯着眼睛,向南眺望,只见郁郁青青,远山一带,魏主出神思量。

忽听面前有人大声说道:“陛下,臣有一言,上启我主。”魏主焘低头看时,见是皇太子拓跋晃,魏主道:“我儿有何言说?”拓跋晃道:“陛下欲经武事,四方干戈动起,必然血填沟壑,白骨丘山,奈天下亿万苍生何?”魏主不喜,道:“我儿,你是受妖胡之言所惑,至今未醒罢?为大事于天下,岂能拘于此等小节?”——魏主焘不喜佛教,拓跋晃却深受窦太后影响,自幼崇仰浮图之道。此前魏主灭佛,拓跋晃苦谏不能止,北地佛教终被灭尽,魏主焘亦受了道箓,称为道君弟子。

拓跋晃叩首道:“浮图立教,不言自信,不化自行,是有益于天下之道,我主何以不喜,专听妖道乱言。”魏主焘闻言大怒,啪的一鞭,重重抽在拓跋晃脸上:“妖胡乃荒诞之言,诳惑黎元,何尝有一分真实?自后汉以来,大行中国,搅乱天常,致使东土政教不行,礼义大坏,不从王法。朕尽去之,是为天下除害,朕何过之有,汝敢如此?”——魏主心中动了废立太子之念。

不料拓跋晃并不起身,只是叩首不止:“请我主重立佛教,请我主重立佛教。”魏主今日行猎见白鹿,本来心中十分喜欢,却被拓跋晃一番言语,将好心情都坏了。魏主盛怒,挥鞭夹头脑毒打不止,直打得拓跋晃血流满面,又叫左右:“将此逆子拿下。”

且说魏人为妨外戚干政,有子贵母死之制,每立皇太子,必将太子生母赐死。魏主焘生母杜氏,便是因为此制被魏主之父明元皇帝赐死,魏主由保母窦迦陵抚养长大,视同亲生,所以继位后才不顾礼法旧俗,尊窦氏为皇太后,又封窦氏堂弟窦漏头为辽东王、太尉、大将军,位在诸王之上。拓跋晃生母贺兰氏亦是因此赐死,皇后赫连氏并非拓跋晃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