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躺赢才最舒坦(第2/3页)

赵英说着比划了一个一丁点的手势,两个指头露出一个小小的缝隙。

赵桓仔细品了半天这个一丁点的手势和赵英这番话,才想明白了张宪和赵英俩人到底在做什么。

其实是因为大宋的皇帝信誉太差,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操作实在是数不胜数。

杨业为了宋太宗誓死守着雁门关,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宦官王侁以语激杨业,威逼其出关作战。

赵桓现在是皇帝了,这宦官说白了,其实就是皇帝的手脚罢了。所有宦官的权力都来自于皇帝,但凡是皇帝不顺意,那宦官就是立刻失去权势。

比如赵英说错的那句话,磕头磕出来的疤痕。

所以到底是宋太宗赵光义在逼迫杨业,还是宦官王侁在逼迫杨业出关作战?

还有那狄青之事,这个草根建节的狄节度使,一生先后参战二十五次,身负八处箭伤,战功赫赫,威震西夏辽国。

到最后以号令不专,不如不遣为由,驱赶出京,大宋一等名将狄青,郁郁而终。

这狗比倒灶之事,还不止两例。

还有一个叫刘法的将军,此人同样是战功赫赫,不也是被童贯威逼出城作战,明明不组建马军。

还要出城作战,这是为何?

当时正值宋夏两国交兵,大宋大优势,西夏人的门牙塔都掉了,就剩下一个兴庆府,还被团团包围。

然后刘法一死,西夏大梁太后大宴数日以示庆贺,大宋也错失灭西夏之良机。

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把让灭国之功交给应该交给的人。但是花活没玩好,狄青被贬之后,宋军就陷入了被人大梁太后吊着打的尴尬局面。

大宋皇帝的信誉度,一件事可以最好说明,那就是岳飞拉肋而死的下场。

这就是大宋的现实,这就是大宋皇帝的信誉,这就是张宪怕得要死的原因。

不是不能立功,也不是军卒不够悍勇。

张宪实在是害怕若是有人在皇帝耳边饶舌两句,参岳飞几本,大宋皇帝那个心,一哆嗦。

那大好形势尽失,再想灭国,太难了。

金人就现在战场的表现来看,一点都不能小觑,强势的大宋,步步紧逼之下,金人宗亲虽然昏招跌出,但是也有妙棋连连的时候。

所以,张宪担心的其实就是大宋皇帝的猜忌,但是这种猜忌,又不能明说。

赵英笑着说道:“这些阴恻的事,就交给臣下了,反正就是张宪那边说的话,是可以取信的。前两天的军报虽然大捷连连,却无金印,老臣自然有些担心,看到这方金印戳的火漆,臣心里就安稳了。”

“朕都不担心,你担心个捶捶。”赵桓嗤之以鼻的说道。

岳飞的忠诚需要怀疑吗?对赵构那完蛋玩意儿都忠心耿耿,自己还能比赵构还怯战不成?

十二道金字牌,紧急召回朱仙镇马上就攻克汴京的节节大胜的岳飞,这不是昏聩,不是怯战又是什么呢?

大皇帝系统虽然废物,但是看忠诚度这事上,还是极为靠谱,岳飞那对自己九十多的忠诚度,对大宋满分忠诚度,闹着玩的?

赵英只是笑,官家做事很凭意气,这是好事,可以让大宋锐意进取,百姓富足康安。

但是有些东西是经不住考验的,尤其是人心。

大宋什么时候才能再等到一个岳飞?

大宋什么时候才能再等到这么一个不怕事,还能惹事的官家呢?

这要是发生什么点误会,岂不是痛失大好局面?

不管是奸臣、良臣、能吏、贪官还是百姓,都希望到大宋能更好。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比如贪官,大宋的形势越好,就能贪的越多。贪到的钱才能更好的提高生活质量。

赵桓靠在躺椅上,看着巨大的堪舆图,拿着指挥棒在图上划来划去,指着锦州说道:“这里的金人死的死跑的跑,辽阳就成为了辽河以南最后的孤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