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猫狗+隐患(第3/6页)

诸葛亮把同僚之间不太乐意的应酬拜托给夫人,准备小礼物和信笺不难,自己去和王猛和另一些呕心沥血为了江山社稷长治久安不惜身命的丞相聚会,同一级别、做同样的事,同样的立场和差不多相同的治国手段,能聊到一起去,还能互相吐槽愚蠢的将领和愚蠢的皇帝。孙策和刘备也能巧妙的融入其中。

霍光的心里总想问问他们,妻子和儿子怎么才能管好呢?唉,好气啊。刚刚又遇到了陛下,幸好我躲得快。

现在的话题是人间的动乱,不算大,萧道成戒于刘宋灭亡之弊,推行节俭,整顿吏治,减免百姓负担,宽简刑罚赋税。扩清整理户籍,设立校籍官员……这种事情当然会出现一部分的勒索,还有一部分的冤假错案,就搞出了‘却籍’之乱。

趁着现在有空闲,地府也以牛酒劳军,屯田的粮食有一少半拿来酿酒,酿造大量的美酒,剩下的麦秆喂牛,现在米也有,酒也有,牛也长成了。拿去慰劳辛苦工作了十年的鬼差们,恰到好处。

阎君们快快乐乐的坐在安静的殿内,翻阅着令人愉快的报告。更加愉快的看着门外那些静坐抗议的士人。

“和他们说的差不多。”

“这些人真是可恶。”

“亲自去服役,对于他们来说竟是一种可以赴死的屈辱?真是自尊自贵!”

“门阀豪族可真是有脾气。”

这事儿说起来就远了,数年前,嬴政为了让刘邦破产,一直等到他广施恩惠、散尽家财之后,才开始查他的纳税,发觉了欠下的三千万税收和一百年服役。

刘邦实在是有钱,真是倾家荡产凑够了税款,又有些有心人要替他去服役。

这样一来,代为服役这件事才进入阎君的视线中。这件事并不是成例,是民部自创的项目。地府从‘不抓劳役’逐渐演变成‘一甲子中十年劳役→二十年劳役→三十年劳役’,这可比人间要求的还多,不论是死了一些年不堪重负的人还是刚死下来的,都不太能接受。越穷的人越能接受,因为管饭还给工钱,但富人们在人间不需要服役,到阴间却要承担如此之重的劳役,很不满,行贿未果之后拿钱雇人替自己服役,一抵一不成,那就二抵一。

民部盘算着拿两份劳役抵一份,划算的过,就同意了。劳役的项目包括:判官、校尉、鬼差、织布、种地、制纸等各种项目,需要的就是劳动力。

代为服役这件事呢,能增加地府的劳动力,却会导致另一项问题。门阀和富豪又一次和人间一样,不用服役,花钱免于为君王效力,不仅节省时间,还可以以此自持尊贵,傲气凌人。出门跟人攀比都更有底气,因此成为一种风气。

民部得到了加倍的劳动力,豪族得意自矜,代为服役的壮丁能领双份工钱,三方面都很满意。

只有阎君看了感到不满,该去干活的人花钱抵消,这说明什么?如果说帝王们是令人危险的龙,那豪族能算是虎狼,其他人至多算是野狗。

这是隐隐的不把阎君的法律和命令放在眼里。说的直白一点,豪族的态度是‘尊重阎君,你们别约束我们’。

阎君们集体希望砍掉后半句话。

什么是门阀?说出籍贯姓氏就令人尊重钦佩,结婚的首选,当官比别人轻松多了,纳税和服役与他无关,拥有大片与皇帝无关的土地、农户,名望极高,一呼百应。在北魏更是被抬高了身份,魏国为了推广汉化和融合矛盾,某几个门阀的人直接可以授官,不考试。

门阀和‘君子’自己抬高身价,不仅‘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对出仕也有点鄙视——陶渊明也这样,但是他穷!

阎君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大部分国家的灭亡都和这些门阀兼并土地偷税漏税有关,强势的帝王能压制他们,一旦稍微弱势,门阀就会。下令强行彻查有谁没有去服役,结果令人颇为震惊,像是王谢萧赵几大家的人,大部分都没有逃避服役,都在做官吏,很有进取心的样子——民部被罢黜的那批人就有不少出身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