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理学之乱(下)(第3/6页)

扶苏匆匆忙忙赶来,只看了一眼就放心了:“不是匠作监。小作坊自己做的。铜色不正,尺寸也不是我们惯用的尺寸。”

校尉:“大人,那是当然,我就想要个火龙枪耍耍,到现在都没到手,这犯上作乱的能弄着?”

扶苏撩着衣服蹲在地上研究了一番:“质量不佳,再开一炮就要变形了。”

拈了一戳剩下的火药闻了闻:“这火药倒是好。你的火龙枪别着急,都排列了名号等着呢,慢慢做来。”配方似乎是对的,懂得这些东西的人可太多了,没有什么独门秘方。

校尉:“多谢多谢。您是亲自去奏明,还是我们上报?”

扶苏还能怎么选,当然是亲自去,计划好回头告诫所有的工匠,禁止在外面接私活,要开始抓了。

幸好已经做了周密的准备,这些人的道德是否出众,和他们想不想犯上作乱毫无关系。就算是一片真心满腔正气,他们实际上在做的事,依然是试图干扰、改变阴间国策,以布衣的身份要求阴间从上到下改变制度和风气,一切按照人间的去办,可笑。要求减免劳役这一点尤为可笑。孔子所说的天下大同,更是镜花水月,一母所生的皇子尚有聪慧愚钝之分。

阎君:“你去给他们讲一讲道理。讲得通就散了,讲不通就再试试。”

武曌问:“我讲的道理虽好,他们听不进去。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前的周公、老子都不作数。”

阎君:“不用你劝退他们,去辩论思想,互相了解。理学之人只读理学经典,对其他的书都不甚懂,一味的排斥。你的的学问渊博,胜过他们十倍,试试给他们点拨通达,叫他们晓得什么是博学。”这才是成立翰林院的初衷,让百家争鸣,开启民智,把那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现在少有人知的思想精华拿出来,叫人们都能看见。

“周游列国游说君王采纳自己的主张,是应当应分,像这样堵在门口威逼,理应重罚。”

“等京兆尹审完那一千多人,张汤包拯追查到火炮的来源。”

“阿政我以为你会让人备好油鼎。”

嬴政冷冷的瞥了一眼殿外:“他们不配。” 这对于有些鬼魂来说是荣耀,他们真不配。

武曌点点头,礼貌性的退了半步才转身,走到门外一甩大氅和里面的裙子,嵌着明珠和金丝的石榴裙抖出一片花海,身上玉佩琳琅。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些儒生,跪都没能跪成行列,一看就是缺乏演礼。

“都跪着呢?跪的很好,恰如其分。”

她身上没戴什么珠宝首饰首饰,头上簪了一朵鲜花,发髻上斜佩一枚用绿松石、蓝宝石镶嵌而成的波斯风格宝石孔雀毛,脖颈带了一串嵌有大颗宝石的项链,绣鞋上用金珠相连拼凑成花,仅此而已。

陛阶前面是巨大的广场,广场两侧站了很多人。刘义庆和太史台的人各自手拿纸笔,就等着看谁记录的更好,更妙趣横生,用词又更加真实可信。

皇帝们又跑来这儿凑全了,伏阕这种事,要么皇帝退让,要么是大臣被打死,看看如今地府怎么解决。

这么一位美而盛放、气度高华、略带几分英气洒脱的美人走了出来。

理学众人看到走出来这个女人,珠光宝气,不怒自威。

当即一怔,我们在这里伏阙谏诤,她往前头一站,说这样的话,倒像是我们在对她叩首。这可不行。匍匐在地的都坐了起来,跪在地上的也坐了下去。

刘邦淡定的吹了个口哨,漂亮是真漂亮啊。

忽听身后有女人说:“都立起来了,我还以为这些鬼立不起来。”

好一句一语双关。听见这话的人纷纷击掌叫好。

刘邦一瞧就乐了:“嘿。”妇好!

妇好毫不客气的挤到最前排:“这些人能耐不大,胆量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