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谁人不识君(第4/8页)

“喔,柳公子不用客气。”赵长安将他扶起,“敝姓卿,名如水。”柳随风一边与赵长安寒暄,一边用眼角留意子青,表情颇为古怪,似在诧异:子青怎么会在这里?

子青心中叹了口气,慢慢过来,亦不施礼:“四哥。”神色亦是淡淡的。赵长安听人心中,便是一酸:现她既已见到了未婚夫婿,那自己还留在这做什么?

“柳公子,我为人所托,陪子青姑娘来找你,不料在这就遇上了,倒也免了我再受那渡江的风波之苦。现我就将她托付给你。”他只觉剧痛锥心,“只望你往后好好待她,白头相守,不离不弃。”

柳随风略微一愣,随即绽开笑容:“当然,当然,这又何须恩公吩咐?好好待她,小弟当然会好好待她的。”

子青一直痴痴地凝注着赵长安,见别离在即,张了张口,却是泪光莹然,欲诉还休。赵长安不敢看她,转头长揖到地:“子青姑娘,就此别过,只望姑娘这一生一世,欢颜常有,笑口常开,那……大家都心中宽慰,这日子也就能过得下去了。”

子青岂能不明他的言外之意,敛衽为礼,深深一福:“卿公子放心,我一定会活得……长长久久、开开心心的,不让大家牵心挂念。”赵长安强颜一笑,对一旁发怔的柳随风一拱手,也不说话,实际是喉头哽咽,无法出声,然后疾转身,拔步便走。

柳随风一愕,追上去喊道:“恩公,你的救命大恩小弟都还没报,恩公怎么能就走了?”赵长安挥了挥手,脚步更加匆匆。柳随风追出十几步,看他去意已决,只好颓然止步,目送他的身影消逝在茫茫的云水之间。

只走出约四里路,赵长安便脚瘫手软,也不知是因身无内力,不宜急行,还是其他缘由,他颓然坐倒在一块大石上,眼前茫茫苍苍的一片,不辨天地,只有风从远方吹来,吹在他脸上,却也是冷冰冰的。

这个世界,仿佛已在这一瞬间,把他遗弃了。他满怀悲苦:天意弄人,竟一至如斯!人生在世,竟是这般无味!自己的这种活法,还不如一只在烟波上翻飞的江鸟,一片头顶树枝上的绿叶,轻灵舒展、无思无忧。天地虽大,但何处是可逃情避苦的去处?生而为人,多么的烦难!佛教人不可执迷,但既生此世,既为此身,又如何可不执不迷?佛云,世间有三毒,即贪、嗔、痴。凡尘中人对情的执迷,为情所困,就是“痴”,而情困到了极致,则三毒俱现,先是痴迷,然后贪爱,最后嗔恨以终。如此说来,情就是世间一切烦恼的根源,自己此际已身陷其中了。可人又何能避开这烦恼呢?先圣云,欲除烦恼须无我。那么,人只要活着,便是烦恼吗?

他痴望起伏卷涌的江水,正出神间,忽听有人轻唤:“恩公,你没事吧?”他一怔,抬首,竟是柳随风,正关切地望着自己。他身后还有两人,一高一胖,年纪都不太大,约莫三十多岁的样子,一看便知是像柳随风般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

赵长安迟疑了一下,方费劲地问道:“你……没陪子青姑娘过江去?”

柳随风道:“哦,刚要送她回府,正好小弟的几位世交好友路过,小弟已拜托他们中的一位送她回去了。现下赶来,是想请恩公无论如何,也要到小弟的府中盘桓几日。一来呢,让小弟报答恩公的救命大恩,二来呢,也让小弟一尽地主之谊,陪恩公在这儿游耍游耍。”

“不了。”赵长安怕再看见那双时时清泪盈眶的眼睛,“我还有事,须赶回东京去。”

一听他要走,与柳随风同来的二人急忙上前,帮着柳随风殷殷挽留。柳随风为赵长安引见,胖的是淮安府的安同诚,瘦高个是杜雄,二人都是他家多年的世交。安同诚、杜雄号称钱塘双侠,也算有地位、有名气的侠义之士。但赵长安平时便最烦应酬,现更是如此,他既无力赶路,也无力与人寒暄周旋,更不想去柳府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