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万里长城今犹在(第8/23页)

徐尔正撇眼过去,只见崔风宪腰间配着两柄匕首,一柄似是大食之物,略显弯曲,另一柄却似猎刀,形制粗犷,徐尔正咳了一声,道:「震山,你这两柄刀挺稀奇的,可以瞧瞧么?」崔风宪点了点头,忙从腰间解下双刀,恭敬奉上。徐尔正细目打量,只见那柄大食短刀形制尊贵,鞘上金丝缠绕,上镶「日月三宝」四个小字,他啊了一声,道:「这是三宝太监的令刀?」

崔风宪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这是第四次出洋时,三宝公亲手赠给我的。」三宝公,本姓马,赐姓为「郑」,时人称为「赐姓爷」,看这柄刀本是三宝之物,如今却传到崔风宪之手,这点明他真个下过西洋、到过异邦,抓过麒麟、摸过大象,绝非虚言空谈。

徐尔正是本朝耆宿,过去自也识得三宝太监,他抚着那柄匕首,怔怔叹息,过得好半晌,方纔低头去看那柄猎刀。

面前的猎刀似是北国之物,收于皮套之中,握柄处略显破损,说来并不起眼,徐尔正沈吟半晌,自知这柄刀必有来历,当即缓缓抽刀离套,赫然间,便已见到上头的潦草刻字。

「帝赐……」徐尔正双手微微发抖,颤声道:「这……这是令兄的遗物?」崔风宪点了点头,道:「永乐八年,皇上首次亲征蒙古,那年家兄于斡难河畔,救下皇上的性命。」帝赐 崔广成 志永乐八年斡难之功匕首上的刻字以利器划成,虽只寥寥数语,颇见草率,却断然是大帝的真迹无疑,望着这行永乐大帝的刻字,徐尔正的双手不自禁颤抖,一旁崔风宪则是默默低头,他轻抚着永乐帝留在人间的遗迹,眼眶微微湿红。

崔风训,字广成,不同于追随三宝公的弟弟,他不曾下过西洋,也没看过麒麟大象。不过他有件事和弟弟一模一样,他也去过异邦。不过崔风训并非向南走,而是向北行。他骑着马、带着刀、穿过长城、越过草原,饮下了斡难河的血水,对着巴图拉戟指狂啸。

崔风训不是划船水手,而是带刀武将,所以他去的异邦并非是东洋西洋,而是长城正北,蒙古四大汗国。想当然尔,崔风训追随的人物并非是「三宝太监」,而是「永乐大帝」本人。五次御驾亲征之中,他一共随行四次。若非过逝得早,如今早已受封侯爵。

两人静默半晌,徐尔正不由也叹了一声,道:「打了几十年仗,也真苦了你们兄弟俩。」他摇了摇头,又道:「对了,我听人提过,好似令兄的坟是在烟岛上,对么?」崔风宪黯然道:「没错。我大哥是葬在烟岛海边,我可好些年没去祭拜他了。」

触动了心思,正感神伤间,又听徐尔正道:「听说广成是淹死的,对么?」崔风宪叹道:「是,当年他去烟岛拜访魏宽,一夜里不知为何,居然自行驾舟出海,之后便……便……」徐尔正点了点头,道:「我晓得这事,听说他过世的当天,恰巧儿子出生,是么?」崔风宪嘴角下弯,两行老泪竟是滚滚而下,他不愿外人见到自己的丑态,便用袖子遮了脸,只管没声没息的哭着。

崔家兄弟自小孤苦,当年中原大乱,他俩的爹娘全给蒙古兵杀了,之后两个小孩相依为命,十来岁就投身军旅。此后三十年,兄弟俩聚少离多,一个下西洋、一个征蒙古,本想晚年时定可衣锦还乡,共享天伦之乐,谁晓得大哥竟又死在烟岛外海,只留了一个遗腹子下来,让崔风宪抚养长大。

眼见崔二爷哭了,徐尔正晓得他的心事,便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慰道:「别难过了。我和广成也是有交情的。念在你大哥的份上,这回过去烟岛提亲,老朽定会给你们出力的。」崔风宪听他有意出马跨刀,不觉啊了一声,大喜道:「前辈,您……您是说真的?」徐尔正笑道:「我先说了。老夫一来无拳无勇、二来没钱没势,三来无官命也轻。钱拳拳三样,我一条都没有,就这张嘴皮子还管用。你若需要个媒人,那找我便对了。」徐尔正是说笑了,凭他出身洪武官场,资历威望,那张嘴皮子只消动上一动,钱拳权三兄弟飞也似的赶来,尽数排列整齐,还怕宋莲香那虔婆恣意刁难?崔风宪早在巴望此事,此时听他亲口应允,自是欢喜得飞上了天,一时破涕为笑,连连作揖,就怕少了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