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乘黄论道(第4/6页)

“好大的气魄!”灵道人抚掌叹道,“纳万物于襟怀,运天地于诸掌,这就是释先生的道么?”

“相去不远!”释印神微微一笑。

“这么说,先生另有其道?”

“周天日月,不过是万物之表象,此乃有形之道,不是无形之道。”

灵道人敛眉一笑,点头说:“贫道明白了,小象有形,大象无形,先生的道藏于山河天地之间,无所不在,又一无所见。”

“好个无所不在又一无所见。”释印神拍手笑道,“那么道长的道又是什么?”

灵道人笑道:“释先生的道有手口之别,我的道也有手口之别。”

“好啊,说来听听。”

“口中之道,唱大风,决青云,引吭九霄,声动万里,以乾坤为肺腑,化虹霓为喉舌,吐龙吟,鸣鸾歌,听无韵之雷,得钧天之乐。”

“妙论,那么手中之道又是什么?”

“弹瑶琴,动八荒,颠倒六欲,勾引七情,以江河为丝竹,变洪洞为鼓吹,理阴阳,分参商,掬明珠之泪,映皓月之光。”

“有意思。”释印神笑道,“道长的道,莫非是音律?”

灵道人笑笑说道:“相去不远。”

释印神点头道:“小音可听,大音希声,道长的道藏于江海风云之间,我等身在其中,却又了无知觉。”

灵道人默然不语。释印神笑道:“灵道长,嘴皮子的工夫你我差不了多少,若要分出胜负,只怕还要再比一场。”

“释先生请了。”灵道人一手垂地,一手竖在胸前。

释印神哈哈一笑,左手紧握成拳,徐徐向前送出。他出手缓慢,但却带起一股劲风,势如龙蛇盘走,似左而右,似上而下,似直而曲,似慢而快,平平淡淡的一拳,却包藏了无穷的变化,足以克制天下间任何武功,对手无论如何应对,释印神都能抢先一步,将其牢牢克制。

可是灵道人没有动,一不闪避,二不出手,只是眯起双眼,竖掌于胸,拳风及身,道袍随风起伏,忽涨忽缩,势如波浪。拳风遇上他的身子,仿佛激流漱石,滚滚流淌而过。灵道人神色不改,笑着说道:“释先生,这一拳可有名号么?”

释印神扬眉一笑,朗声说道:“随机而发,谈不上什么名号,道长不嫌释某狂妄,就叫它‘大象无形拳’好了。”

“好一个大象无形拳!那么,且看我‘大音希声指’如何?”灵道人伸出五指,有如弹琴鼓瑟,轻轻向前一挥,送出一股柔和劲力。释印神见过石碑上的指力,不敢托大,收回拳招,挡住来指。两股劲力相遇,释印神顿觉不妙,灵道人的劲力看似柔和,实则绵密无穷,起初似乎易与,可是一旦向前逼近,就会生出极大的阻力,势如绷紧了的强弓,蓄满了极大力量,一旦放手,立刻反弹回来。

释印神身经百战,遇上过不少高手,这些人一拳一掌,往往含有数重劲力,一重紧跟一重,势如江涛叠浪,使人应接不暇,但这样的劲力难以持久,六七重已是极限,一过此数,势必衰竭。

灵道人的劲力却大不相同,何止六重七重,简直千重万重,无穷无尽,每一重劲力均很柔和,可是前后相续,连绵不断,释印神冲开一层,又来一层,好比滴水穿石,逐点逐滴地消磨他的拳劲,又如水银泻地,不断寻找破绽,渗入他的内力之间。

释印神的武功以刚猛见长,不多久内劲稍稍衰减,灵道人登时反击,一指点向他拳劲上的破绽。

释印神沉喝一声,第二拳呼地送出。灵道人反手格挡,两股劲力凌空相接,静室中迸发出一阵狂风。两人身形未起,双双向后滑出,就在瞬息之间,拳掌密如急雨,交换了一百余招,出手之快,超乎想象。

如此隔空交手,两人越退越远,不觉靠上墙壁,眼看墙穿屋破,两人忽又停了下来,双双低眉垂目,坐在那儿沉思默想。刚才一百余招,几乎穷尽了天下武功的变化,两人纵然武学渊博,一时也觉技穷,心中动念如飞,拼命思索对手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