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片山微雨(第6/15页)

啪,鞭梢击中笛子,乐之扬虎口发热,笛子几乎脱手,长鞭稍稍一缩,忽如毒蛇昂首,闪电一鞭,正中乐之扬右边大腿。

少女的武功并非极高,放在东岛也不过二流。乐之扬内力如在,胜她并非太难。现如今,分明看清长鞭的来势,也知道如何拆解,偏偏心有余而力不足,纵然挑中鞭身,也无力使其退缩。少女的鞭上有一股奇妙的潜劲,伸缩如电,势大力沉,乐之扬左遮右挡,均是无用,只听啪啪连声。他连挨数鞭,肌肤欲裂,痛得叫出声来。

少女本可将他一举击倒,但恨他出言不逊,存了猫玩老鼠的心思,故意加以羞辱,当下站着不动,左一鞭,右一鞭,打得乐之扬双脚乱跳。她心中快意,笑嘻嘻说道:“臭小子,知道厉害了吗?跪下来求饶,我让你少挨两鞭。”

乐之扬怒道:“求饶?求鬼还差不多。”少女脸一冷,手腕陡然一抖,长鞭向前绕出,刷地缠住了他的左脚,用力一拽,乐之扬手忙脚乱,向前摔倒,只觉鼻孔一热,两股鲜血涌了出来。

乐之扬愤怒欲狂,一股屈辱充满胸膛,恨不得跳起来跟她拼命。可是对方武功既高,手段也狠,此处又是深宫荒园,叫她活活打死,怕也无人知道,当下按捺怒气,极力思索应对之法。

少女见他趴在地上不动,喝道:“装死么,快起来。”手起鞭落,接连两鞭,抽中乐之扬的头脸后背。乐之扬本想趴着不动,诱她上前,再用“捕鲸手”的擒拿功夫将她制服。不想长鞭可以及远,少女不用靠近,也能狠下毒手,一时挨了两鞭,痛得连声哼哼,只好爬起身来,还没站稳,手臂又被缠住,横着拖出丈余,砰地撞上了一根柱子。

乐之扬两眼发黑,差点儿昏了过去,只听少女冷笑道:“怎么样,服不服?哼,没用的家伙,就凭你,也配做席应真的徒弟?”她有意逞威风,一面说话,一面挥舞长鞭,鞭身忽伸忽缩,忽曲忽直,忽而挽成朵朵鞭花,凌空振动,异响连连。

乐之扬听见声响,心头忽地一动。他经脉受阻,“灵曲真气”运转不了,连带“灵舞身法”也不能曲尽其妙,唯独在风穴前练成的“灵感”,非但不曾消退,反而与日精进,无论何等细微、嘈杂的声响,一旦落入耳内,均能辨析入微、自成条理。

听着长鞭振动,乐之扬分明感觉,这声音嗖嗖来去、节奏井然,当成一支乐曲也无不可。虽说音符间的起承转合,远不如“风穴”变化无方,但只要把握住其中节奏,不难从前面的挥鞭之声,判断出长鞭下一招的走向。

突然间,乐之扬灵光闪动,一行字句从脑海中浮现出来:“天地有节,动静有方,弛骤之道,一以贯之,知其前而制其后,应节而发,举无不中……”

这一段经文出自《妙乐灵飞经》的《灵飞篇》,意即是:天地万物均有其节奏,这节奏包括动静、快慢等变化。这些变化一以贯之,好比一首曲子,须有独特的节奏,方能成其为曲调,节奏贯穿首尾,不可前后相悖,如不然,演奏出的曲子一定不伦不类。

天地有节,动静有方,乐曲有节奏,武功亦有节奏。音乐越动听,节奏越独特,武功越高明,节奏也越微妙。面对一路武功,只要把握住其中的“节”,就能由前面一招,推断出后来的变化。

“鳌头论剑”中,乐之扬和阳景交手,曾将“碧海惊涛掌”当作一支曲子,看出掌法的后续变化,但当时内力充沛、进退如神,打败阳景,靠的多是“灵曲真气”,纵然一时感知,也没有十分放在心上。而今内力尽失,只有“灵感”。乐之扬凝神听去,但觉少女的长鞭大可当成一件乐器,所用的鞭法,也可看成一支曲子,其中节奏独特,也算一流武功,可惜少女火候不到,施展起来未见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