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忠贞见疑(上)(第4/5页)

这时,在两个北汉军士的“保护”下,宣松走上了城头,他的伤势已经渐渐痊愈,虽然面上疤痕宛然,但是已经可以行动自如,自从北汉军从沁源撤军之后,他便在段无敌军中,段无敌对他颇为客气,只要不是在行军或者作战的关键时候,监管虽然严密,但是并不苛刻,所以他才能在这个时候上城来。望着城头残破的情景,宣松心中有些黯然,他已经从北汉军口中得知了方才的血战,当然,这是因为那些北汉军将士很想打击一下他这个大雍将军,他自然知道城头的斑斑血迹代表了什么,但是他没有露出悲伤的神情。身为大雍将士,本应有战死沙场的觉悟,悲伤和同情能够有什么用处,难道他可以为了减小伤亡,不让雍军攻城,难道他可以说服北汉军放弃抵抗。只有天下一统,才可以让这种无所谓对与不对的血战不再发生。

看到段无敌的背影,宣松心中生出敬意,就是这个人,多日来连续苦战,阻碍了雍军的进攻,让数以百万的北汉军民得到了撤退和逃亡的机会,宣松清楚,虽然大雍也是军纪严明,可是这并不能保证不会伤害无辜的北汉平民。此人忠义爱民,若是能够说服他投降,大雍可得良将贤臣,想到这里宣松朗声笑道:“若论守城,天下无人能够胜过段将军,齐王殿下一日之内数次猛攻,都被阁下击退,只不过雍军兵力雄厚,将军外无援军,城中军心不稳,粮草困乏,不知道能守住几日?”

段无敌也不回头,平静地道:“再守两日即可,嘉平公主传来军令,晋阳一带百姓都可进城了,到时候晋阳内有百万军民,粮草军械都不缺乏,就是守上一年半载也是易事。”

宣松叹息道:“纵然如此,北汉又能支撑多少时日,虽然无人和我说起,我却知道,如今的局势对你们来说是何等不利,不说龙将军殉国之事,只见嘉平公主下令收缩防线到晋阳,就知道你们已经没有取胜的希望了,只能凭借晋阳的地利死守,保留最后的生机,除非我大雍最后不得不撤军,否则北汉亡国已成定局。段将军,你纵然不爱惜自己的性命,难道也不爱惜自己麾下将士的性命么,如今,雍军已经包围了平遥,齐王殿下不过是担心你在后面袭击粮道,加上时间充裕,所以才戮力攻城,否则只要留下几万人围着平遥,大军就可继续北上了。你想要多守两日,只怕是再也没有机会返回晋阳了。”

段无敌没有反驳,这些日子他和宣松数次详谈,虽然双方都存了戒心,不过是想多套取一些情报罢了,可是彼此对于对方的才能都颇为敬重,两人都是善于防守的将才,所以宣松只是这么看了几眼,便知道城中虚实。宣松所说一字不假,而且有些事情段无敌已经知道,却没有透漏给宣松,比如说,雍帝李贽亲征的消息,以及李贽的大军已经截断了代州和忻州道路的消息。对于这件事情,段无敌心中分外不安,虽然因为代州军归家无路,已经被迫留在了晋阳,甚至嘉平公主也已经正式接受国主的诏令,成了北汉军晋阳主将,可是段无敌隐隐觉得,这恐怕是雍军很重要的一步棋,可能将令北汉土崩瓦解。只可惜他是一个军人,有些事情他还是不甚了解,对雍帝的这个举动,他只是近乎本能的觉得危险,却不知其真意。

宣松见段无敌默认了自己的说话,又道:“再说段将军的处境似乎也不大好……”刚说到这里,段无敌举手阻止了他的下文,沉声道:“亦予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宣松身躯一震,望向段无敌坚毅端凝的面容,终于叹息道:“段将军既然此心不悔,宣某也不愿玷辱将军清名,只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此乃千古之悲,贵国王上虽非昏庸之主,然而值此危亡之时,也难免过分谨慎,希望若是到了不可挽回之时,将军也不要愚忠到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