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二十章 临危不乱(第2/4页)

赵高的心中一震,微微一叹道:“音兄果真是个高人,能听音律而知心意。既然如此,音兄当然也听出了本相筝音中的杀伐之心了?”

五音先生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筝音虽有杀气,可是心中似有太多的无奈,只怕事情难如所愿。”

“的确如此。”赵高缓缓回头,眼芒一寒,直射到纪空手的脸上,道:“我之所以心有杀意,是因这位纪公子。对本相来说,登高厅一役,是本相这一生中最大的败绩,不仅是我个人之败,亦是我入世阁百年之大败,要想再复当年风光,只怕是本相心头的一个奢望了。”

纪空手面对赵高咄咄逼人的目光,夷然不惧,反而微笑道:“原来你是问罪而来。”

赵高摇了摇头道:“本相无心问罪,也许在此之前,本相确曾动过杀心,可是等到本相静坐于这古亭之中,轻抚古筝,抬头望月,忆起无数往事,不由得蓦然悟到,其实这一切罪不在人,而在于己,若非本相不能克制贪念,又怎会落到今日下场?”

纪空手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之色,与五音先生相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话。

“本相三岁习武,九岁有成,十八岁入主入世阁,在当时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力排众议,全力襄助始皇登基,灭吕不韦之乱,从而手握权柄,成为江湖上最有权势之人。每每忆起这段往事,想起昔日叱咤风云、纵横天下的英姿,总是让我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暗恨做人何以会老,又何以不能永保年青!”赵高并不理会二人的表情,似沉湎于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有感而发道:“直到今日,本相自省,才发现本相今生最大的错,不在登高厅,而在于废扶苏,立胡亥。若非有胡亥登位,又哪来的登高厅之祸?”

纪空手蓦然想起了月色下的子婴,心中顿生一丝恨意,道:“你能这般想,也算是对了一回,始皇驾崩之后,如果你能拥立扶苏为帝,以扶苏的仁义,又怎会出现今日不可收拾的残局?天下百姓也不会因你这一念之差而饱经战火煎熬,遭尽了罪。”

赵高长叹一声道:“你错了,以当时的情景,本相又何尝不想立扶苏为帝,但本相那时一心忠于始皇,岂能不遵遗训?”

纪空手与五音先生大吃一惊,无不色变,根本不信这废扶苏、立胡亥之举竟是始皇的遗嘱。

赵高道:“二位试想,扶苏仁义,胡亥暴烈,二人的性情相差何其之远,但这二人之中,是谁的性情更合始皇的心意?”

纪空手犹豫片刻道:“始皇自小登位,忍九年之苦,终掌权位。随后征战天下,平定六国,一生残暴冷酷,若以性情而论,当然是胡亥更合他的心意。”

“但这并不是始皇要废扶苏、立胡亥的真正原因。”赵高的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脸色十分地凝重,道:“始皇之所以自称始皇,是因为他要将大秦这份基业传至万世,所以他临终之前,当然要选择一位他认为可以继承大统的人来做皇帝。以当时的天下大势,六国初定,民心未稳,假若立扶苏为帝,他担心‘仁义’二字不足以治理天下,因此才会密诏本相和李斯,要我二人来担负这废太子的骂名。”

赵高的话简直有些惊世骇俗,但五音先生与纪空手都是心智聪慧之人,一听之下,却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以始皇的性情,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无疑是他最有可能作出的抉择。

“你们也许会问,何以本相会将这个天大的秘密告之你们?”赵高的话正是五音先生心中想问的,所以他点了点头,赵高继续道:“如果大秦不亡,这个秘密确实不能为外人道也,因为这有可能影响到始皇的英明,可是如今大秦变成这个样子,说与不说已无太大的关系。”

纪空手道:“既然这是始皇密诏,那你既立胡亥,就该尽心辅佐才是,何以会将天下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到了最后,还要阴谋造反,取而代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