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第二十五章 玉人何处曾弄箫(第6/9页)

公孙兰道:“此地气候终年严寒,纵然经过五百年,尸身也不曾腐化,为何不见他们十三人的踪迹呢?”

龙僧颔首慈笑道:“当年我与师弟发现此庙,也想到此点,见这庙中有很多不解之处,唯有找到克萨纳他们十三人的尸身,才能了解真相。”

阮伟兴趣大起道:“前辈可曾找到克萨纳其人吗?”

龙僧站起道。“你俩随我来。”

走出庙外,云雾仍是弥漫,十丈不辨,可见此峰之高,想是终年都在云气湿雾笼罩之下。

行过一段崎岖不平的雪路,前面小峰突起,转进两处冰峰,可见雪洞零星散落各处。

龙僧从怀中摸出一根蜡烛,迎风燃起火折子,他点着蜡烛,执烛而入,洞里情形,明晰可见。

到得洞底,转了个弯,烛火照耀之下,微微可辨前面是个数丈见方的洞室。

走完狭小的洞中甬道,洞室豁然呈现眼前。

公孙兰胆子较小,蓦见眼前呈出的景象,失声轻呼。

洞室内依地坐着十三个尸身,僵硬成石,灰白的肤色在烛光下更显骇人,然则个个的眉目神情,却又栩栩如生。

其中坐着的一位装束如同马清勒神像的文士,两侧分坐着十二位神态威猛的老者。

龙僧低沉道:“面前便是克萨纳和那中原十二大豪客的坐身。”

阮伟惊奇道:“果真尸身不毁!”

公孙兰叹息道:“他们怎么都死在这里啊?”

龙僧道:“他们死在这里心甘情愿,临死前十三人心中都很宁静!”

公孙兰道:“前辈怎知他们死前宁静?”

阮伟道:“生前是敌对仇人,死后怎会同穴?”

龙僧道:“你们来看。”

走进洞室内,阴气森森,公孙兰打了几个寒战,不由自主挨紧阮伟的身边,阮伟轻轻搂住她的纤腰。

龙僧举起手中蜡烛,照在克萨纳身后的山壁上。

这洞室内虽是严寒,却无冰雪,大概这洞室是整个山峰中唯一不留冰雪的天然地方。

平滑如镜的山壁上,齐齐整整刻着汉文,上写道:

余乃天竺人氏克萨纳。

余之两侧是中土十二大善士,他们生前虽是恶迹彰著,死后却能向善,佛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既能成佛,能不称其为善士乎?

金庙中“十二佛掌”为十二善士费时七载研成的掌法,余在连胜他们互相研成的九十九掌法后,终于无法再胜这最后一种掌法。

十二佛掌蕴合天地之奇奥,在禅房中面对掌法释文,共思一载有余,无法思得破解之法,余衷心承认不是十二佛掌之敌。

余谨遵诺言译出经文一册,呈送十二善士。余译经文时,内心痛苦莫名,十二佛掌已是天下无敌,若教他们再研究经文透彻后,吾师亦不是其敌,余信天下再无一人能制住他们。

余想到他们以往恶迹,这译经之事如同为虎作伥,但又不能自毁诺言,经译成后,余自点死穴,一死以谢天下。

余在残剩一天性命中,亲自送上译经,但至他们自盖的房内,发觉他们业已死去一载有余。

他们各在自己房内,留下一纸,同样写道:“吾等殚尽心思于方才创出十二佛掌,不知是否先生之敌!吾等见先生在房中苦思破解之法,暗自得意,但已不能等待先生回答吾等矣!

“临死之际,吾等思及往昔之罪恶,魂魄不安,愿先生代为祈求上苍,稍减吾等不赦之罪。

“十余载来,吾等与先生相处,内心早已向善,但不知尚能得救否?”

余见此一纸,内心大慰,未想到以一己之性命救得十二灵魂,他们都要余再次祈求,余尚要求其为余在西天接迎!

余以一天之力寻得此洞,留下此文,留待后世有缘者一见。金庙中一切皆赠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