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滚滚大江流 英雄血洒悠悠长夜梦 儿女情痴(第7/10页)

毕道凡目送孩子下楼,微微一笑道:“石姑娘,那年我到你家之时,你也和他一般大小。你还记得吗?”石翠凤道:“我爹卧床两月,此事我怎能忘了?”

毕道凡叹了口气,道:“我当日甚是凶恶,你直至今日,还记恨我么?你爹爹可对你说了没有?”石翠凤道:“我爹倒一点也不恨你。今日若得你出手相助报仇,我也要向你道谢。”毕道凡诧道:“报仇,报什么仇?”石翠凤奇道:“爹爹信中还未说得清楚吗?那白马书生乃是云相公的大仇人!”毕道凡看了她一眼,问道:“是么?”云蕾面色苍白,道:“石姑娘说得不错。只是复仇之事,我可不愿假手他人!”毕道凡道:“好,好志气!我可想不到其中还有许多情事,倒教我为难了。”石翠凤道:“什么?没有想到!我爹爹信中写的究竟是什么?”

毕道凡淡淡一笑,半边脸朝着翠凤,沉声说道:“今日我约你到来,乃是要给你说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你爹也未知得周全。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和尚,精通武功,妙控世法。其时正是异族入主中华,天下混乱,有两个结拜兄弟,大哥是私盐贩子,弟弟是小叫化子。两人都胸有大志,要举义兵驱逐胡人。那老和尚却比他们都抢先一步,在淮西先竖起了义旗。……”

云蕾忽抢着道:“这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就是这个私盐贩子义兄和叫化子义弟。”毕道凡目光一闪,微微笑道:“你也还知得不全,那老和尚不是有两个徒弟,而是有三个徒弟。这残缺不全的故事,是谁说你听的?”

云蕾道:“实不相瞒,便是今日你们所要对付之人。他本要与我说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的开头一段与你适才所说无异,第二个故事我已自知,第三个故事他尚未说。”石翠凤好生惊异,看那毕道凡倾神在听,面不改容,却似早在意料之中。只听毕道凡接口说道:“那就是了。他比我知得更多,我今日所说,也许还只是他第三个故事的一半。”石翠凤面色沉暗,瞅着云蕾,似是埋怨“他”一直将自己蒙在鼓中。

毕道凡道:“此事他既说了一些,我也就不必藏起姓名。那私盐贩子是张士诚,那小叫化是朱元璋,那老和尚便是他们的师父叫彭莹玉。

“彭莹玉还有一个徒弟叫毕凌虚,此人熟读兵书,多谋足智,曾跟彭莹玉走遍天下,扮过各种身份的人,也曾做过和尚,做过叫化。

“朱元璋在未投入红巾军之前,曾在他师父的义军之中,做过一个小首领。此事想那人已对你说了。其时元兵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一时并起的群雄之中,彭莹玉兵力不大,给元军败过几次,形势甚险。朱元璋野心极大,在一次兵败势危之时,将师父卖与元军,自己却一把泪一把鼻涕地冒充好人,收拾残局,将师父的部属带到当时声势最大的红巾军中,想用红巾军作为本钱,争夺天下。

“朱元璋以为师父必死,其实未死,在元军将他解上北京的途中,毕凌虚万里追随,多方设计,终于把他救了。其中经过曲折复杂,在此我也不必细说。

“其时中原已成混乱之局,彭莹玉师徒二人回不了江南,乃另组义兵,图谋复起。但北方尚是元军的根据之地,彭、毕二人正图起义,便给元军大举围攻,在一次战役之中,彭莹玉受了重伤,临死之时对毕凌虚道:‘人生难免一死,我而今死在沙场,胜于死在缧绁之中多矣。只是还有一件未了之事,得你替我去办。

“‘看今日之势,汉族重光,已是必然之局。天下群雄,能登大宝者,据我看来,必是你的两个师弟,非朱即张。他人断难问鼎。’

“‘朱元璋雄才大略,却是刻薄寡恩,倒不是我恨他出卖过我,我实是不欲他为皇帝,重苦黎民。我自小流浪江湖,周游天下,对各处山川险要,用兵攻守之地,了如指掌,曾画有一份军用的天下详图,谁得此图,便可图王霸之业。你替我将这份地图,交与张士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