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偏安犹作和戎策报国谁知犯佞臣(第4/8页)

那两个军官的坐骑是久经训练的战马,兀自在山下徘徊不去,它们并没受伤,只是被尘丝刺了关节,如今酸麻已过,已可以行动如常,蓬莱魔女心道:“耿照比他们早一日动身,他的马一定不及这两个军官的马快,也许在今日还可以追得上他。”蓬莱魔女不便在路上施展轻功,又担心耿照在前途遇险,便换乘了一匹坐骑,立即赶路。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耿照前赴临安之事,原来耿照也正是为了打听他献书之后的消息而去的。他把父亲那份遗书交给辛弃疾,由辛弃疾又交给大将军刘锜代呈皇上。耿照自己则到虞允文军中学习水战,等候消息。水战的技术已经学得差不多了,消息仍是迟迟未来,耿照惴惴不安,故而赶赴京都,想请辛弃疾帮忙打听。他哪知道,刘锜倒是替他把那份遗书呈上去了,可惜却要经过洪太监的手转呈,洪太监私自拆开那份遗书,一看之下,大惊失色,便把那份遗书扣留不发,皇帝根本就看不到。原来耿照父亲这份遗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敌情报告,例如金国的兵力布置,国中虚实等等。另一部分则是报告南宋有哪些私通金国的奸臣,这些奸臣有些已经死了,有些却还活着,魏良臣、王俊等人都在其内。洪太监是他们一党,当然要和他们设法谋害耿照了。

耿照毫不知情,日夜兼程,匆匆赶路,这一日进了天目山口,山口有一道关卡。

耿照以前在虞允文军中,虽然未受实职,但也是个军官身份,穿的是军官服饰,身上还有虞允文给他的“路引”,所以碰上关卡检查,丝毫不放在心上,根本就想不到会有意外,只是当作例行手续而已。

路口的哨兵见他是个军官,甚为客气,问道:“哪里来的?”耿照说道:“从采石矶来的。”采石矶即是虞允文水师驻扎之地,虞允文屡挫金兵,威名远扬,采石矶是个小渔村,也因此沾光,人人都知道这个地方了。

那哨兵吃了一惊,连忙叫道:“张大人请来!”卡中一个军官急步奔出,那哨兵道:“这位大人是从采石矶来的。”那军官问道:“你是在虞将军帐下当差的吗?为何一人到此?”耿照道:“我有点公事,要上京都。这是我的路引。”那军官接过一看,又惊又喜,说道:“你就是耿照?你在虞将军麾下,官属何职?”耿照道:“不错,我就是耿照,我是随辛将军的义军从江北来的,在虞将军那儿只是个客卿身份,算不得正式军官。”

那军官盘查清楚,放下了心,想道:“原来并不是虞允文手下的军官,这倒可少了一层麻烦。”原来这姓张的军官正是王俊派出的禁军统领之一,奉命留驻这座关卡,等候捉拿耿照的。他只知捉到耿照此人,就可以领功邀赏,却不知耿照是什么身份。

那军官哈哈笑道:“久仰大名,幸会,幸会,咱们亲近亲近。”耿照怔了一怔,心道:“我才到江南,你怎的就会久仰我的大名?”但也只当他是句普通的客套说话,虽然觉得他说得不很恰当,却也不怎样在意,便伸出手来与他一握。

一握之下,耿照掌心如受针刺,又痛又痒,那军官笑声未绝,忽地“哼”了一声,说时迟,那时快,随即又是一掌打出,把耿照打出了一丈开外,但耿照只是脚步踉跄,未曾跌倒,那军官却“咕咚”一声,倒于地下。

原来那军官中指上套有一个毒指环,握手之时,指环上伸出一口毒针,耿照哪有防备,当场就受了暗算。但耿照练过桑家的大衍八式,护体神功已有了几分火候,一受暗算,立生反应,那军官一掌打在他的身上,虽然把他打出一丈开外,自己也给耿照的内功反震,变成了个倒地葫芦。

这一来两人都是大大吃惊,那军官爬了起来,大叫道:“来人呀!”耿照喝道:“我犯了什么罪了?你、你是朝廷命官,怎的向我下得这等毒手,这、这简直是江湖上下三流的勾当!”骂声未了,那军官已抄起一根钢鞭,向他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