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夜宿尼姑庵(第2/3页)

“待得明日搬开就知分晓,对了,军部有消息传出,周将军已经击溃了敌军主力,眼下正在扫荡余部,用不了多久就会班师回朝。”张洞之将酒瓶递向莫问。

莫问摆手没接,道佛斗法之期不远,补气内丹还无下落,若是老五路上耽搁太久,即便带回了内丹,他亦没有足够的时间炼化了。

就在二人说话之时,山下出现了十余只火把,莫问认得那些人,正是王府中人。到得近前,莫问告知他们将要在此滞留几天,让他们回去告知周贵人,顺便通知张府。

“皇后此举会不会是支开你,趁机加害贵人和两位王爷?”张洞之不无担心。

“不会,我曾明白说与她,若是她再敢暗中作祟我便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她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除掉我,只要我健在,她们便不会冲贵人和两个孩子下手。”莫问摆手说道。

张洞之刚要接话,却听得寺院之中有琴声传来,二人皆感好奇,便侧耳细听,琴声是自东南方向传出的,起调便悲,弹的是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这是一曲表达思乡之情的曲子,本为胡笳演奏,亦可为琴奏,一经弹奏,悲气弥漫。

莫问初闻之时并无悲切之心,反倒有鄙夷之意,这些宫女落得今日这般下场,无辜者自然是有,但绝大多数是咎由自取,若是远离皇帝便不会有此下场,既然当年心存争权夺利之心,落得这般田地便不能怨天尤人。

到得中期,鄙夷之心消除,但此时仍无怜悯之意,因为他的身世比这些宫女更悲苦,认识的人尽数死绝,父母惨死,唯一的寄托还变成了如鲠在喉的梦魇,除了一个仆人跟随,已无亲人在世,谁更可怜?

直到到了曲子后期,莫问心中方才升起了慈悲之心,因为他自琴声之中听到了他所敬佩的怒意,抚琴之人若只是自哀自怜,他会瞧之不起,但对方琴声之中含有怒意,这是一种不屈的坚定,表明抚琴之人想要抗争却没有能力,由此可见此人并非只是盼望他人搭救,而是想自救,遇到困难,身处困境首先想到自救的人,值得尊重。

“我要救下这名女子。”莫问冲张洞之说道。

“便是与她们有染就已经是杀头大辟的重罪了,咱们帮不了她们。”张洞之连连摇头。

“别人我不管,此人我必须救走。”莫问正色说道。

“为什么?”张洞之自莫问脸上看到了冲动,之前他从未在莫问脸上见到这种表情,莫问的神情表明他无论如何都要救下这个女人,他很是不解一首悲曲为何会令莫问如此冲动。

“她未曾低头,她没有屈服。”莫问说完纵身向东掠去。

张洞之大惑不解,急忙直身东望,只见莫问并未掠进院子,而是自墙上看清了传出琴声的房间便纵身掠了回来。

“这些宫女大多通晓音律,你能救得了那么多?”张洞之压低声音冲莫问说道,此时那琴声已然停止,又有新的琴声自别处传出。

“若是个个皆有骨气,我尽数救走又有何妨,那宫女被囚禁此处已然二十多年都没有屈服,一年不到她就屈服了。”莫问咬牙闭目答非所问。

“你小点声儿。”张洞之紧张的环视左右。

“别弹了,真假老子分的出来,再有弹琴者,按妖物论处。”莫问冲西侧传出琴声的房舍高喊。

高喊过后,偌大的寺院瞬时安静了下来,灯烛随之熄灭,片刻之后陷入一片死寂。

张洞之无奈的看了莫问一眼,转而将手中酒瓶递了过去,莫问先前于黄县县衙大开杀戒他是看到了的,故此他并未将莫问当成愚善之辈,通过莫问先前所说,他隐约猜到莫问之前可能因为女子受过很大的刺激,由此令得他的情绪非常不稳,波动很大。

“让将军见笑了。”莫问仍然没接酒瓶,而是深深呼吸平息情绪“要救人得从长计议,这些女人可都是司徒府在册的,不能随便带走。”张洞之比莫问大十几岁,自然不会愚蠢到去追问莫问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