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慧根缘起菩提树 映照往来明镜台(第3/4页)

他的话刚说完,平地里卷起狂风,左游仙化已带着他冲天而起,一手挥出昆吾剑,剑芒四射如漫天落雪卷向梅毅。梅毅大喝一声不躲不闪,一道紫青色的剑光直射天空追击左游仙的身形。

只听见一声霹雳般的爆响,剑光劈中昆吾剑像烟花般的散开,左游仙的身形晃了晃,仍然朝北疾飞而去。地上的梅毅没有继续追击,而是望着天空收起了剑,倒吸了一口冷气。他身上有好几道伤痕,正在缓缓地渗出血迹。他不是没有继续飞剑缠斗之力,但刚才这一交手,已经明白自己无法在大军赶到之前缠住左游仙。

梅毅也是个果断的人,当即北上赶到淮河渡口留下口讯,就说发现掳走梅振衣之人是当年叛臣左游仙,自己等不及军马来到已经追过淮河去了。至于左游仙为什么要掳走梅振衣,又会将他抓到什么地方,梅毅是一个字也没提,带着伤日夜兼程赶往洛阳向梅孝朗报信。

左游仙这一次是露出了真功夫,带着梅振衣飞过淮河径直向北,在野外贴着山林树梢飞行,绕开人烟之处,也避开可能有修行高人隐居的场所,一直到天黑才落到一处荒野中,此时连黄河都过了。

落地之后悄无生息收敛神气,观察周围许久,这才对梅振衣道:“小子,差点就让你找机会跑了,我还真有些佩服你了!现在想问你两件事,第一,梅毅是怎么找到我们的?第二,你怎么能猜到我要把你抓到突厥人那里?”

梅振衣喘着气道:“左前辈,你飞得太快,我有些头晕,能不能找家客栈先歇会儿,我慢慢再告诉你。”

左游仙摇头:“不行啊,怪你太机灵了。剩下来这七、八天的路程,我们恐怕只能行走荒郊野外了。就别磨蹭了,这里没有人会来救你,老老实实回答我的问题吧。”

梅振衣:“左前辈,遇到梅毅之前,你说要和我商量一件事,弄不好能保我性命,究竟什么事啊?”

左游仙:“你先告诉我,我再告诉你。”

逃跑失败,梅振衣无奈,干脆都告诉了左游仙:自己在彭泽县点的那两道菜有问题,把追兵给引来了;至于猜到左游仙抓自己的用意,是因为那把昆吾剑。

梅振衣说完后左游仙在心中暗叹:“小小年纪。不动声色间竟有如此急智,真是非常人也!我只是顺嘴提到了昆吾剑的失主,他竟能推算出这么多,不仅是聪明,乃有慧眼之根啊。那两道菜的文章,连我也给蒙了过去,想不到啊想不到。”

想到这里他开口问道:“我能料到今日情形,却想不透它具体是如何发生。小子,你可知道修行高人能感应过去未来,以此推演世事,其中玄妙何在?”

梅振衣摇头:“不知道啊,我又没这么大本事,你有吗?”

左游仙却没理会他自顾自地说道:“所谓大神通,能见过去未来,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因机缘而有所感。那昆吾剑便是机缘,你一念而生可推演世事,便是佛家所言慧眼之根。这尚非慧眼,而仅是慧眼之根,你的修为未到当然还无此神通,但凡人若无此慧根,将来也修不成。”

梅振衣苦笑道:“左前辈,你自称天下左道至尊,怎么莫名开口与我谈起佛法来了?”

左游仙就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在那里自说自话,讲解推演世事之道。修行高人历苦海天劫,达出神入化境界,可感应世上发生的很多事,这在民间传说中往往被夸张的形容为“上知五百年,下推五百载”。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因机缘而有所感,并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比如可以在灵台中去模拟推演,修行高人以化身出入特殊的幻境,这种幻境可以与现实中的某个环境完全相同,以某个事件为起点,在幻境中经历过去未来的事情,这叫作“缘起”。假如你身心内外真如不二,前尘往事的磨砺早已定心不动,很多经历即使再来一次行事取舍也不会改变,那么在这样的幻境中,能以某种机缘为出发点,去推演世事变化。修行高人化身出入灵台幻境,外人看来往往只是弹指一瞬,却可以经历很多场景,这便是神通推演之道,相当于对世事真实的模拟。缘起缘灭,一念之间。神通慧眼看得准不准呢?往往很准确,但这种神通并非万能,只与机缘有关,也受本人眼界所限。其慧根无非是人人本就有推演之能,但普通人只能在心中盘算无法身临其境,且心念很杂不可能设想的巨细无遗。以神通推演并非是在心中空想,而是在定境里构建出与现实重合的一个场景,以不变的态度去实证经历,能做到这一步,就相当于佛门中所说的慧眼神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