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正法变,烨龙旋(第2/3页)

即便濒死,苏景也还是忍不住一愣:这是要开祖窍?

三阶十二景内,第五境“冲煞”开丹田气海,铺就大地;第六境“夺罡”,开灵台祖窍,搭建天空;第七经“宝瓶”则是开心窍,以连同气海与识海,至此天地呼应,修家初步建成自身小乾坤。

开灵台祖窍是第六境的修行,再说金乌真诀中,除了三个“领悟境”外,其他每一境都有对应正法,第五境“炼裂崩元”不会去做、也做不来第六境的修行……念头尚未转完,浩浩真元便已汇聚成潮、猛攻祖窍!

玄光迸绽,祖窍关口告破!

心眼内视,然后苏景张大了嘴巴:

从道理上讲,丹田气海、灵台祖窍以及第七境要开的心窍,都是纳气所在,但一处比一处更难攻破……苏景没觉得。

和几天前破气海一样,才一攻,祖窍就开了。

苏景忍不住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身体……豆腐做的么?

可是不管怎么说,祖窍一开,便是新的缓冲。“诡异”之后苏景下一个感觉便是“宣泄”:无处可去的洪水又找到了一片巨大空池,浩浩巨流立刻席卷而入,经络与气海的压力骤减。

长出一口气的同时,苏景的脑子里有些乱,也不知道自己该想些什么。

以纳气而言,识海比着气海要更浩瀚得多,但这也改变不了眼前的状况,这两处“汪洋”的确不小,不过相比于苏景身处的灵妙火行地、相比于他身周的火海:两个小小水洼罢了!

时间缓缓,行功不辍,继识海之后,气海也渐渐被注满,苏景不用想也能明白,自己的修为突飞猛进了,可是又有什么用?之前的剧烈可怕胀痛重新袭来,一切又重蹈覆辙……真就仿佛时间又重新来过了,唯一的区别仅仅在于:

这一次开的不是气海、识海,而是心窍。

心窍也开了!

一模一样的,身体堪堪就要爆裂开来时,正法又是一变,真元奔涌而起,一击、心窍开!

苏景真正迷糊了。

第五境的修行,把第六境、第七境的事情全都做完了?

一个境界有一个境界的标准,明明白白的,开了识海便是完成冲煞、破了祖窍就是修得“夺罡”,打通“心窍”则成就宝瓶,充其量十几二十天的功夫,宝瓶境修完了?

可是若换个角度,三个境界,分别是辟地、开天、成形小天地,自己的确打通了三处重窍,不过全没“小天地”的感觉。修家破境自有天人感应,永远不会有“已经破境但自己还不知道”这种事情发生。

烈火灵元汹涌入体、正法自行运转,三处重窍与正奇二十经脉勾连交互,真元游走速度比着原来更顺畅了多少倍!

手上两个人依旧无恙,苏景不死他们便死不了!

三套剑术此起彼伏,毕方杀之不尽……一切都“诡异”地正常着,什么也都没变,苏景还是在等死,等心窍也被真元注满后、暴体而亡。

只是等死之余,苏景稍稍有些走神了……就算再怎么笨,苏景也能明白,连开三处穴窍是金乌正法暗藏的变化,但是有关“炼裂崩元”的修法他早都看得滚瓜烂熟,帛绢上记述得清楚,此法修为就是“铺就大地”,完成“修家小乾坤”的第一步。

那便只有一个解释了:三处重关齐开,金乌弟子铺就的大地,是整座身体。

别家修法只能以下丹田做大地,金乌一脉则以上、中、下三重丹田勾连整座身基、炼就大地!

只是如此一来……入第六境后又该如何炼“天”?

是快死了,第六境已经和苏景没什么关系了,但死前想一想也是没关系的,心中有疑问自然就要琢磨,难不成等做了鬼、去到“下面”再找黑衣小鬼去讨论。

或许也是因为将死缘故,脑筋变得异常灵活,琢磨片刻后突然灵光一闪:天,或许就是“剑刹天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