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19页)

田蓉买房搬走后没多久,丁之潭就收拾行李搬了进来,团结湖五十平米的老房子,瞬间焕发出洋溢着甜蜜爱情的青春风采。两人去宜家商场淘回许多有腔有调的小玩意儿,又正儿八经置办了64头的骨瓷餐具,趁着淘宝破天荒地搞什么“双11”,半价买了全套康宁锅,还有闪着银光的玻璃调料罐。周末,小情侣热情高涨地去三元桥菜市场买鱼买肉,买新鲜蔬菜,手法并不熟练地和了面粉,做了红烧肉,甚至包起了饺子。蒸汽在厨房升腾的时候,冰箱里塞满剩菜剩饭的时候,这些在父母手中,稀松平常的“过日子”,对两个北漂的年轻人而言,是成长,是自由,是不再流浪,是茫茫都市里等着自己的那盏灯。

可惜,这样的热情没多久便被匆忙疲惫的快节奏生活消磨下去,相约在小区楼下街道边的“杭州小笼包”“张亮麻辣烫”,抑或由后回“家”的那位带个肯德基全家桶,两份擀面皮,一不留神便成了后同居生活的新常态。

转眼,一年过去,这样的日子由开始时的春风得意,不知从何时起,变得也有些密不透风,两个人都隐隐地意识到,他们的关系需要有一种及时的突破,否则,便会错过那个窗口,万劫不复。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谢晓丹旁敲侧击地试探了母亲的话,没敢提自己,只说大学一个女同学,和男朋友谈了几年,两家条件都一般,北京房子又贵,打算裸婚了。母亲正在逼仄昏暗的厨房里准备年菜,她一边摇头一边把酸菜剁得山响:你们那女同学家里同意啦?这当爹妈的也够没心的,不买房子,两个人还能凑合,生了小的,咋整?全家租房子住吗?成家成家,没房子,那能叫家吗?现在的姑爷家都离得远,提亲哪,下聘哪,那些个老规矩已经没法讲究了,要是房子也没有,这姑娘也太上赶着了,什么好人家啊,至于这样。

“哎哟妈,你跟我爸结婚的时候不也什么都没有嘛,怎么现在反倒讲究起这些老规矩来了。”谢晓丹表面的嚣张气焰藏不住心里的忐忑。

“那能一样吗?!我跟你爸结婚那前儿,全国老百姓谁也没有自己的房,现在谁没张罗着给自己整套房啊,咱不说比别人多,那也不兴比别人少啊。你也别跟我提你们那些假洋鬼子同事,中国人的规矩,多少年也变不了,就说我跟你爸结婚那前儿,房子虽然不是自己的,那也得是男方想法整个宿舍,至少也得聘个手表、自行车啥的!姑娘嫁过去,就是你家人儿,生了孩子不也跟你家姓吗?既然这个规矩从古到今都没有变,其他的规矩也就不能变。不对,照说现在的女人更能干,以前的女人也就是生孩子做家务,咱们中国女人生孩子、做家务,一样不落下,还要出去工作,挣得也不见得比男人少!不赶着结婚这时候把该要的都要到,以后可都得靠自己扒。这媳妇还没娶进门都不舍得,那就说明,根本不把你当回事!”

一番试探,谢晓丹没有听到能让自己吐口气的答案,却引发了母亲的高度怀疑与重视。家庭不富裕,让身在其中的人都有种被岁月打磨出来的机警和强悍。正月初六回北京那天,母亲再三嘱咐:我不管你跟小丁咋打算的,要结婚,房子必须得有,这个没的商量,其他都好说。

乘着夕发朝至的绿皮火车,当首都的第一抹朝阳开始融化结满冰凌的北归的车窗,悻悻的谢晓丹又变回了Amy谢。

人山人海的北京站,谢晓丹看到丁之潭单薄的身影,没有久别重逢的兴奋,却泛起股忧郁和无奈。她不知该如何告诉他,母亲有关婚房的最高指示。平心而论,除了在淘宝上买二手名牌包,在公司假装一手货这一件事,二十六岁的谢晓丹自信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污点,不仅如此,她还努力、美丽且独立。纵然丁之潭搬来后就负担了全部房租和绝大部分日常开支,开口跟男人要钱花的事,谢晓丹可是从来没干过,甚至想都没想过。小丁的薪水她大致有数,可这钱花了多少,攒了多少,都在何处,她就全无头绪;至于小丁的父母什么态度,有多少家底,她更无概念。春节在老家,最要好的堂弟得知准姐夫和姐姐都住在一起了却没把工资卡上交,还颇为不满地嚷嚷:“这孙子太不爷们儿吧,我跟我女朋友头回上床,就把学校食堂卡给她了,南方男人就是鸡贼!”谢晓丹当时朝他后脖颈子就是一巴掌:“你那破食堂卡里才有几个钱,能比吗?!”堂弟边躲边喊:“是没多少钱,可是我全部的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