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二:《解读于丹》(第7/7页)

主持人:哎,易老师为什么会说这句话?

易中天:你想啊,孔子当年坐着牛车,吱吱嘎嘎吱吱嘎嘎,那个路也不是什么高速公路,千辛万苦,到处奔走,他图个什么?他图的就是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让大家来分享或者共享他的研究成果。那么今天有了《百家讲坛》这么好一个平台,干吗不用?如果孔子来的话,如果孔子来到这儿提出这个要求,我一定把《百家讲坛》制片人的手机号码告诉他。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们说了很长时间的《论语》,但是现在于丹实际上在讲《庄子》了,可能易先生还没看到,这个消息会让很多人意外。

易中天;你又改说《庄子》了?

于丹:对。

易中天:你真的讲《庄子》吗?

于丹:对,我今天就在这里在录“庄子”。

易中天:是吗?喜欢庄子吗?

于丹:从我个人,如果我说一句实话。

易中天:你当然说实话。

于丹:我喜欢庄子胜于我喜欢孔子。

易中天:为什么?

于丹:是因为庄子给我更多的是个人生命的东西,而孔子给我的是道德担承,是社会角色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跟庄子无障碍。

易中天:跟孔子有障碍吗?

于丹:有理障,但是我认同,我尊敬。

易中天:就是说,你和孔子之间有理障,无智障?

于丹:无智障,智障还是没有的。

主持人:易先生,刚才于丹实际上也说到了,儒道两家在很多人看起来是价值观对立的两个价值系统,庄子说圣人不死大道不止。她有他的趣味,您呢?

易中天:其实孔子和庄子也有相通之处。比方说孔子和庄子如果现在都在北京师范大学传媒系当教授的话,估计都会爬到树上去,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通的。不同的我觉得,恐怕他们时代不同,孔子是春秋的时代。春秋这个时代还是比较文雅一点的,我们去读《左传》,两国打仗之前还要行礼,还要说话,你为什么要来打我呀?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风马牛不相及,你为什么要来打我呀?这边说,那你什么事情没做好什么事情没做好,所以我要来打你啊。那是不是现在就开始打呢?那我们就开始打吧。他那个时代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所以孔子可以推行他这样一种社会理想。我不知道于丹对孔子的社会理想是怎么理解的,我的理解孔子的社会理想就是这么一句话:然世界充满爱。但是到了庄子的时候已经是战国了,战国的时代,孟子有十六个字,叫做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这个时候可能庄子觉得,这个什么“让世界充满爱”这事儿,恐怕是弄不成了,咱还是独善其身吧。

于丹:就是易老师说的这个理解让我为什么说我更喜欢庄子,因为庄子可能更贴近每一个人自在的生命状态。所以刚才易老师说独善其身,林语堂曾经说过,他说中国人某种意义上来讲,所有的中国人在他的社会角色上都是儒家,在他的生命角色上都是道家。儒与道,无非一个是兼济天下,一个是独善其身。说白了,一个是八小时之内,一个是八小时之外。我们其实上班的时候都会以一种儒家的标准要求自己职业化,甚至比职业化更高的理想化,为这个社会去尽一份道义和良知。但是你退出到八小时之外,人的那种自由,人的闲散,善待生命每分每秒,自己的一种处事方式,其实就是庄子给我们的“逍遥游”。所以,所谓道不远人,就是孔子跟庄子一直都作为某种元素活在每个中国人的自己的生活方式里。

主持人:易先生有一句话说,历史可以用来酿酒,但有三个前提条件,第一叫目的,第二叫手艺,第三叫运气。你跟于丹两个人,目的你们已经说过了,手艺大家都看得清楚明白,说到运气,以我自己来揣度,这个运气多多少少是指,我们现在身处在一个百家可以开坛的时代;一个人可以发出不同声音的时代;大家评价一个人不是靠他的职称或者声望,而是靠他的智慧和乐趣的时代;一个历史和文化不仅仅属于学术和政治,同时也属于每个普通大众的时代,所以我们在这儿祝愿《百家讲坛》能够酿出更多的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