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风玉露七夕情:中华情侣节(第3/6页)

搭“鹊桥”的喜鹊作些牺牲是值得的,你看那牛、女二仙佳期难得,恍如梦境,柔情似水,百般缱绻,他们怎忍顾鹊桥而言归?是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多情自古伤离别”是诗词常见的境界,但秦观在这里却“化臭腐为神奇”,他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真是空谷足音,道出了千古爱情的真谛。这里的“两情久长”就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种高级的人类精神,擢拔他们超越低层次的朝暮厮守,真挚久长的爱情并不一定要朝朝暮暮厮守不离,作为高级的精神存在它是可以超越时空的,具有永恒性和再生性。这两句与上片末两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前后辉映,赞美了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带有理想色彩,集中表现了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爱情观,在当时具有超前性,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说它是爱情的千古绝唱亦不为过,很可以荐为七夕情侣节的节歌。

情品显人品

人类的异性之间的性爱,本来是基于性的差别和吸引而发生的情感,但人类在建造文明时也建造了文明人,把自己的精神生活大大提高了,丰富了,升华了,把原本简单的性爱升华为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人类的情爱。这就从动物性升华为人性。这是第一层升华。

爱情是心灵的契合、灵魂碰撞的火焰,是人类精神园圃的鲜花。这就进入第二层升华,从物质的追求升华为精神的追求,升华成一种很美丽的精神现象。这种现象不仅超越了一般的性爱,而且升华成一种很崇高的很圣洁的感情。对于高尚爱情的追求,实际上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境界。纯洁的爱情、高尚的爱情是可以穿越时空的,海誓山盟,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个人人品的高低,往往可以从情爱中表现出来,所以中外古今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往往都是通过爱情生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格,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常通过爱情来写人物,因为爱情是窥探灵魂的门户,测量品格的标杆,可以把心灵深处最隐秘的纹理彰显出来。对于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品格的忠诚、贞纯、崇高,与爱情的真诚、坚贞、高尚,总是相通相融的。一味追求实利实欲的人难于忠贞不渝,凉薄浮浅的人难有深刻的爱。林黛玉的痛彻心扉源于纯真,奥瑟罗的雷霆万钧源于崇高,他们都是有真性情的人,忠实于爱情的人。

从古到今,有一些两性关系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或者是一种单纯的性欲望,或者是一种物质的欲望,通过婚姻来求得物质享受上的满足。甚至有些年轻人说:“只求一朝拥有,不求天长地久。”牛郎织女的爱情不是这样的。牛郎织女的情感世界,反映了我们古代的一种在当时是很超前的,在现在也是有生命力的婚爱观,他们这样久长的爱情,超过那种低俗的,光是考虑物质、考虑欲望的婚爱。织女是天上的公主,按照世俗的眼光她该嫁个有权位钱财的高官,可她却偏偏下嫁给牛郎,她是把人的品质放在第一位,看中牛郎这种忠厚、诚恳、勤劳的品格,所以她宁可抛弃天庭的优越生活,反抗天帝的命令,下嫁人间,住进牛郎的茅草房,满足于很朴实的、平民的长久夫妻生活。牛郎对自己的妻子,是一心一意的,诚心诚意地呵护着她。这样一种理想,是主张当事人自己做主。不看重权势和金钱,而注重人品的优劣,这都是很先进的爱情观。在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里,不管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里,都是批判嫌贫爱富,反对以势利为标准,都是追求人格、品行的完善。

总之,七夕婚恋观强调的是婚姻自主而非屈从外力,看重的是人格人品而非权势财富,赞扬的是忠诚坚贞而非轻薄浮浪,追求的是精神高尚而非一时情欲,赞赏的是勤劳持家而非好逸浮华。这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婚恋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表现,而且与时代精神相融通,是现代人应当继承发扬的,是有利于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抵拒不良风气影响的。今天,我们应当从传统七夕节所固有的文化蕴含中,提升出积极健康的婚恋观,作为中华情侣节的精神,并创造出适合今日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的节庆方式,把传统和时尚融通起来,年复一年地发展出为广大群众所喜欢的七夕中华情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