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多样的德意志(第2/7页)

语言只是体现德意志多样性的一个方面。德国国土上的房屋建筑样式和村落布局样式也极富差异性,这可以折射出德意志农业和封建土地制度在古代的差别。德意志东部的一些地区人烟愈来愈稀少,流出的大量人口纷纷涌入大城市——以柏林为甚。在德意志南部的符腾堡,几个世纪生生不息的纺织业和金属贸易使这里的居民能在小城市里过着不错的生活,现在,那些小城大都已经发展成繁荣的工业中心。

饮食无疑也是体现多样性的一个方面,尤其是因储藏和运输之不易而只能就地消费的啤酒。各式奇形怪状的面包和饼干往往能反映出历史和神话起源。传统的德意志面包卷形状被做成像女性生殖器那样,无疑象征着生育崇拜。面包品种大多以硬皮黑面包为主,小麦非常昂贵,所以白面包对中产阶级而言也是一种奢侈品。肉类也是如此:只有礼拜日才能吃到。鱼类在德意志北部成为廉价的主食,的确非常廉价,连科隆地位低下的仆人们都抱怨怎么天天吃鲑鱼。那时莱茵河还是一条从阿尔卑斯山源头奔涌而来的水清沙白的河流。在德意志南部,鲤鱼之类的鱼受到富人和穷人的欢迎,这些鱼最初都是修道院里的鱼塘养的。当时奶酪还并不是什么佳肴。因为上好的奶酪品种无法从法国或瑞典进口,本地出产的酸臭奶酪才是下层百姓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啤酒是普通百姓的常见饮料,香槟、白兰地和葡萄酒则是达官贵人们的专享。葡萄酒大多为产自西部莱茵法尔茨的雷司令白葡萄酒,更受欢迎的则产自莱茵高(Rheingau)——即被英国人冠以“霍克酒”(Hock)之名的霍克海姆葡萄酒。另外还有弗朗克尼亚生产的灌在山羊睾丸形酒瓶中的席瓦娜葡萄酒,这种葡萄酒再次借用山羊睾丸形状寓意强大的性能力。出产雷司令白葡萄酒的摩泽尔位于巴登地区下萨尔河和上莱茵河之间的河谷地区。德累斯顿附近的易北河谷和魏玛附近陡峭且怪石嶙峋的萨勒河谷也出产葡萄酒。《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香槟酒只能被命名为“塞克特酒”(Sekt)。因此,作为对法国科涅克白兰地的回应,德国白兰地酒融入了更多的本土元素:南方利用李子或樱桃酿造白兰地酒,北方则利用土豆和黑麦酿造杜松子酒。

甚至人们的用餐时间也不尽相同。对于广大工人来说,一天的活动始于日出而止于日落:因为点灯的花费太高。他们的劳动时间很长,每天超过10小时,每周大于50小时。与工人截然相反,上流社会在日落后除了睡觉外还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天黑后照样畅饮葡萄酒、享用晚餐是他们生活的显著特征。当时工人劳动时要携带面包、香肠和汤饮——食堂是以后才出现的事物。与工人截然相反,富人们的一天以小份鞍上早点和骑马开始,随后是“早餐”(déjeuner)——上流社会习惯用这个词表示午餐,下午五点钟在酒店与友人聊天或伴着音乐品用下午茶。正餐通常在晚上进行:晚八点之前进食被视为下等人的特征。餐桌摆满六或八道菜并不令人惊讶:事实上,餐桌上的奢靡程度成为衡量主人经济地位的标准,不论是迈森、柏林或宁芬堡生产的瓷器,还是鱼子酱、香槟、鲜鱼、鹿肉和非时令水果,都能体现身份。

19世纪末才出现的自来水在彼时还是奢侈品,而热水则专供富人享用。冲水厕所是文明生活方式的一大象征,在彼时也是极其昂贵的。大多数厕所仍然臭气熏天,通常搭设在屋外的庭院处,木门上刻着心形图案(为什么要刻心形图案始终是个谜),由数个家庭共用。浴缸在古代并非没存在过,但始终被视为奢侈品。连老皇帝威廉一世想要洗个澡时,也需要让人把附近一家酒店的浴缸搬到位于柏林菩提树下大街的皇宫里。电力在19世纪最后几年得到大规模推广——由埃米尔·拉特瑙(Emil Rathenau)的德国电气联营公司(AEG)安装的电灯早在1876年就已将帝都柏林点亮——这一切使百姓的生活更为明亮,用人更为减少,环境更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