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东吴的江防作战与晋灭吴之战(第15/16页)

[39] 但《华阳国志》卷八误将此事系于泰始十年(274年)(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02页)。

[40] 《晋书·羊祜传》,第1016页。战役过程见《三国志》卷五十八《吴书·陆逊传附陆抗》。

[41] 《晋书·王濬传》,第1208页。

[42] 《华阳国志》卷八,第103页。

[43] 《三国志》卷十八《魏书·阎温传》,裴注引《世语》,第551页。

[44] 《华阳国志》卷八,第103—104页。

[45] 《晋书·羊祜传》,第1020—1021页。

[46] 《晋书·羊祜传》,第1017页。

[47] 《华阳国志》卷八,第104页。

[48] 《华阳国志》卷八,第104页。

[49] 《晋书·杜预传》,第1028页。

[50] 《晋书·羊祜传》,第1020—1021页。

[51] 《华阳国志》卷八,第104页。

[52] 《华阳国志》卷八,第104页。

[53] 《晋书·王濬传》,第1208页。

[54] 《晋书·杜预传》,第1028—1029页。

[55] 《晋书·武帝纪》,第70页。

[56] 胡奋参与伐吴及当时职务,在《晋书》本传中都没有记载,只能参见《晋书·武帝纪》:“(咸宁三年)九月戊子,以左将军胡奋为都督江北诸军事。”(第68页)

[57] 《晋书》卷五十七《胡奋传》,第1557页。

[58] 《华阳国志》卷八,第104页。

[59] 《晋书·王濬传》,第1209页。

[60] 《晋书·王濬传》在记叙完平吴过程后回溯:“初,诏书使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至秣陵,受王浑节度。”(第1210页)《资治通鉴》在太康元年三月亦照录。但至建平与至秣陵中间相隔时间甚长,这是两个诏书的内容:“受杜预节度”是开战初期(一月之前)的部署,“受王浑节度”则在战争即将结束的三月。王濬在占领建邺之前,未及见到“受王浑节度”诏书,从而引发诸多争执及误会,详见后文。

[61] 《晋书·杜预传》,第1030页。

[62] 《晋书·武帝纪》对攻克乐乡的时间记载颇含糊,此处从《晋书·王濬传》(第1209页)。

[63] 《晋书》卷三十六《张华传》,第1070页。

[64] 《晋书·王濬传》及《华阳国志》卷八,第104页。

[65] 除有说明者外,此处内容皆出自《晋书·武帝纪》,太康元年二月乙亥日,第71页。

[66] 《华阳国志》卷八:“巴东监军唐彬及平南军皆受指授。”(第104页)此为节文和缩写,实际上,平南(即平南将军杜预)所辖部分士兵划归王濬指挥之事,在《晋书·武帝纪》中有原文照录,见第三条部署;唐彬军归入王濬指挥则仅见于此。

[67] 《晋书·王濬传》,第1209页。

[68] 《晋书》卷三十九《冯紞传》:“伐吴之役,紞领汝南太守,以郡兵随王濬入秣陵。”(第1162页)汝南属豫州,所以冯紞所部应在王戎划拨给唐彬的六千兵力之中。

[69] 见《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注引《晋纪》《襄阳记》。关于此战吴军损失数字,《晋书·王浑传》为“首虏七千八百级”(第1202页),而在战后“二王”互相攻讦,王濬则向朝廷揭发说:“又闻吴人言,前张悌战时,所杀财有二千人,而浑、浚露布言以万计。”(第1214页)显然二千或以万计都有些夸张,《晋书·王浑传》所载应是较为可靠的数字。另外,关于此战发生时间,《晋书·武帝纪》载于二月末,《资治通鉴》则载于三月初且不言出处。要当发生在二、三月之交时。

[70] 《晋书·杜预传》:“时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克。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造秣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议者乃以书谢之……”(第10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