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海盗的黄金年代(第4/5页)

在这样的过程中,海盗打造出数量庞大的追随者群体,他们与这个年代几乎所有的重要海盗一起航行,或是一起花天酒地:喜欢奇装异服的“印花布杰克”约翰·拉克姆(John “Calico Jack” Rackham)、奇特的斯蒂德·波内特(Stede Bonnet)、恶名昭彰的奥利维·拉布其(Olivier La Buse)、戴假发的保斯葛雷福·威廉姆斯(Paulsgrave Williams),以及女海盗安妮·伯尼(Anne Bonny)。在他们事业的高峰时期,每个人都有一支小型海盗舰队及数百名船员可供发号施令。除此之外,贝勒米与黑胡子还指挥着足以挑战美洲所有军舰的旗舰。他们的行动十分成功,总督、奴隶商人、大农场主和货运大亨,即构成了英属美洲(British America)整个权力结构的那些人,很快就都吵着必须解决他们。

就在这个时候,本书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主人公伍兹·罗杰斯(Woodes Rogers)登场:他被皇室派来对付海盗,以及平定巴哈马群岛。罗杰斯是海盗黄金年代结束的主因。当然,他不是海盗,然而,他曾在英格兰与法国、西班牙的战争中担任私掠船船长,了解海盗的想法与手法。罗杰斯是战争英雄与著名作家,曾成功袭击西班牙城市,并在与巨大的运宝船的太平洋激战中毁容,他还是少数几个曾环游世界的人。罗杰斯自己虽然有着逞凶斗狠的过去,对海盗却从不手下留情。相反,他代表着海盗所反抗的每一件事。他与许多同侪不同,他勇气十足、无私,而且出人意料地爱国,完全把自己奉献给国王与国家。在众多总督、海军军官、政府大臣不断靠着王室发大财的同时,罗杰斯却自掏腰包,支持他认为会增加公共利益,以及建立年轻大英帝国秩序的计划。但这位为国服务的英雄,最后却因上级与同僚而受害。

贝勒米、黑胡子、范恩并不是从零开始建立海盗社会的。亨利·埃弗里(Henry Avery)[10]是他们的榜样,据说这位“海盗王”(pirate king)曾带领船员摆脱甲板上的压迫,在自己的海盗王国里过着让人难以想象的奢华生活。埃弗里成就功业时,贝勒米、黑胡子与范恩还只是个孩子。他成为传奇人物时,贝勒米等则是年轻人。他的冒险启发了戏剧与小说、历史学家与报纸作家,最终还启发了黄金年代的海盗。海盗的浪漫神话不是在黄金年代之后才出现,而是直接鼓舞了黄金年代。因此,从亨利·埃弗里开始的海盗故事,必须从三个世纪前在拿骚出现的一艘神秘船只说起。


[1] 当然,黄金年代的海盗在一七七六年早已消失,但海上的反抗精神则绵延了一整个世纪。不满的水手与黑人带头暴动,对抗皇家海军的强征队,像是一七四七年到一七六八年在波士顿;一七六四年在新港、罗得岛、缅因波特兰;一七六四年与一七六五年在纽约,以及一七六七年在弗吉尼亚与诺佛克,都是这样的例子。一七四七年的暴动为时三天,奴隶、仆人、水手拥至波士顿市,迫使总督逃离家中,殴打治安官,扣押一名海军官员。水手也带头反抗《印花税法》(Stamp Act),英国士兵开枪射杀愤怒的波士顿暴民,这件事后来被称为“波士顿屠杀事件”(Boston Massacre)。

[2] Marcus Rediker,Villains of All Nations:Atlantic Pirates in the Golden Age,Boston:Beacon Press,2005,pp. 73-74.

[3] buccaneer这个不精确的词,是指十七世纪在西印度群岛(West Indies)一带活动的海盗与私掠船,他们在一六七○年代与一六八○年代特别活跃。这个词原指一群化外之民,多为法国人,他们在伊斯帕尼奥拉岛(island of Hispaniola,又译西班牙岛)一带游荡,猎捕野生牛只,利用印第安式的熏肉工具(boucan)烤干牛肉。除了牛之外,他们偶尔也扣押小型船只,于是,英格兰人后来用buccaneer这个词泛指加勒比海的海上劫掠者,尽管这并不是该词当时的常见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