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海盗末日(一七二○~一七三二年)(第7/11页)

詹姆士·斯图亚特和儿子埋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St.Peter’s basilica)的地穴。乔治国王的子孙今日依旧高坐英国王位。

《海盗通史》在大西洋两岸大畅销

伍兹·罗杰斯在伦敦度过海盗黄金年代的最后时光,又生病又负债,陷入重度忧郁。他后来写道,“有一段时期”,我“被(手中)事务令人忧郁的前景深深困住”。共同投资人解除了与他的合伙关系,罗杰斯以公司名义欠下的六千英镑债务,合伙人与政府都不还,最后债权人可怜他,免除他的债务,让他得以走出负债人监狱。[48]

一七二二年或一七二三年,有人找上罗杰斯。这个人想写关于海盗的书,正在找资料,需要罗杰斯帮忙提供细节,说明他所剿灭的海盗共和国,或许还希望他能提供官方信件与总督报告副本。罗杰斯显然同意了,因为这名作者提到的信息,只有罗杰斯才有可能提供。一七二四年五月出版时,书名是《最恶名昭彰的海盗抢劫谋杀通史》。这本书和那个时代的许多书一样,以化名出版,作者为“查尔斯·约翰逊船长”。英语读者对书中的海盗活动深涤着迷,即使那些行为在当时仍持续发生着。这本书在大西洋两岸都大为畅销,有无数个版本,推荐文章与广告不断出现在伦敦的《一周报》,以及费城的《美洲水星周报》(American Weekly Mercury)。这本还在再版的书几乎“单枪匹马地”创造了海盗的大众形象,我们今日对海盗的印象仍受这本书影响。

几个世代的历史学家与图书馆学家,误以为查尔斯·约翰逊船长是作家笛福。笛福是《鲁滨孙漂流记》与《辛格顿船长》(Captain Singleton)的作者,和罗杰斯同一个时代。最近,德国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iel)的恩内·比鲁席伏斯基(Arne Bialuschewski)找出了更有可能的候选人:纳撒尼尔·米斯特(Nathaniel Mist)。这个人当过水手、记者,以及《一周报》出版人。《海盗通史》第一位登记在案的出版商查尔斯·列文顿(Charles Rivington)替米斯特出过许多书,米斯特的家离列文顿的办公室仅几码路之遥。更重要的是,《海盗通史》在皇家出版局(His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登记的是米斯特的名字。米斯特曾是西印度群岛的水手,他是全伦敦的作家与出版商中,最有资格写这本书的人。他熟悉海盗出没的海上世界背景,还是热情的詹姆士党人,最终被放逐到法国,因为他是伦敦与罗马的斯图亚特朝廷之间的送信人。这点可以解释为什么《海盗通史》有些同情海上的亡命之徒。在一七二二年到一七二三年之间,米斯特也有试图写下畅销书的动机:由于报纸竞争日益激烈,《一周报》的获利已数年萎靡不振。[49]

“只要一息尚存,就抱持希望”

《海盗通史》强调罗杰斯在驱逐巴哈马海盗时扮演的角色,这本书的出版让这位被免职的总督,再度成为全国英雄人物。读者非常好奇罗杰斯发生过什么事,并显然尴尬地发现他的爱国贡献被多么糟糕地对待,其中包括许多英国的精英分子。罗杰斯不久后开始恢复好运,这应该不是巧合。一七二六年年初,他成功得到国王赔偿。有关当局读到罗杰斯的诉愿时报以同情,诉愿状上以第三人称写道:“他因为正直的抱负,以及服务国家的热忱,失去……八年的人生精华岁月。为了服务国家,他失去金钱,也没有得到任何新任命,而且根本没有人抱怨过他任何行政失当或失职之处。”国王最后赐予罗杰斯抚恤金,金额等同步兵上尉(infantry captain)的半额薪饷,有效日期可以回溯至一七二一年六月。此外,一七二八年时,国王第二次任命他为巴哈马总督。[50]

罗杰斯前往新普罗维登斯前,留下可能是这辈子唯一一张肖像画。画师威廉·贺加斯(William Hogarth)把罗杰斯放进浪漫版的拿骚背景里。罗杰斯戴着白色假发,身穿优雅的外套,坐在舒服的手扶椅里,露出侧脸,藏住因西班牙火枪子弹而毁容的脸。他的背后是拿骚港棱堡,上面有一个饰板,里面写着他的座右铭“DUM SPIRO SPERO”,意思是“只要一息尚存,就抱持希望”。当时五十岁的罗杰斯,左手边有一个地球仪,象征他环游世界,右手拿着圆规,即将接下儿子手中的地图,测量新普罗维登斯岛。威廉·惠史东·罗杰斯(William Whetstone Rogers)即将陪父亲到拿骚,他站在画中,头戴假发,身穿绅士的优雅服饰。罗杰斯的女儿莎拉·罗杰斯坐在左边,女仆拿着一碟水果准备伺候。在他们后方的港口,一艘大战船发射了多枚礼炮。[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