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艺术家与哀悼者(第5/5页)

Capo della Repubblica);此时执政团正式通过了授予他“国父”(Pater Parriae)称号的法令,并下令将这一称号刻在他的墓碑之上。另一个曾经获得这一称号的人是西塞罗。

人们本想为科西莫建造宏伟的墓葬,至少要像他的家族为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在洗礼堂中建造的那样。但是,科西莫在临终之时要求他的葬礼不需要任何“浮华的仪式”。

科西莫的父亲临终时也做了类似要求,不过它们被忽略了。乔瓦尼·迪·比奇·德·美第奇的遗体被放在敞开的棺材里抬到圣洛伦佐大教堂,一路上他的儿子们和28名美第奇家族成员跟随着,还有大批的外国使臣和佛罗伦萨官员。遗体最终被葬在老圣器收藏室中心的墓室中,其豪华程度绝对超过了乔瓦尼本人的期望。[7]科西莫的葬礼相对低调,但足够壮观。圣洛伦佐教堂的大殿里点燃了繁星般的蜡烛,烦琐而庄严的仪式之后,科西莫的遗体被埋在了圣坛尽头的大理石纪念碑下,纪念碑顶上有蛇纹石和斑岩装饰,还刻有美第奇家族的盾徽。由于圣洛伦佐教堂是圣安布罗斯的教堂,而且圣坛下供奉着很多殉道者的遗骨,所以教堂规定不得有遗体葬在纪念碑下方的中殿里。于是遗体被安葬在地下墓穴中,但是为了将墓穴和蛇纹石、斑岩纪念碑连接起来,二者中间又修建了一个8英尺见方的巨型石柱。柱子上刻着“皮耶罗谨以此柱纪念他的父亲”。[8]


[1] 多纳泰罗的《大卫》(约1430年)现在陈列在巴杰罗国家博物馆。大议会在1494年将皮耶罗·德·美第奇驱逐出佛罗伦萨后没收了这座雕塑,并下令将其摆在市政厅花园的一根柱子上。

[2] 美第奇家族1494年逃出佛罗伦萨后,执政团下令将多纳泰罗的《朱蒂斯斩贺棼尼》(约1460年)从美第奇宫移至市政厅的栏杆前。它现在仍然矗立在宫殿之前,雕塑底座上的铭文是对所有暴君的警示:“给出了一个社会安全很好的例证。1495年。”(Exemplum.Sal[utis]Pub[licae].Cives.Pos[uere].MCCCCXCV)。原本的铭文大意是:“王国毁于骄奢,城市兴于美德。那些骄傲的人看吧,你们的头颅将被谦逊之人砍下。皮耶罗·迪·科西莫·德·美第奇谨以此女子雕塑致敬赐给这座城市自由和坚韧的市民们无敌永恒的精神。”

[3] 卡尔米内圣母教堂大部分已经毁于十八世纪朱塞佩·鲁杰里(Giuseppe Ruggieri)和朱利奥·曼纳约尼(Giulo Mannaioni)重建时发生的大火。但是布兰卡齐堂幸免于火灾。马萨乔和马索利诺(Masolino)创作的环形壁画由菲利波·利比的儿子菲利皮诺·利比完成。

[4] 菲利波·利比的《圣母加冕》现在收藏于里卡索利街(Via Ricasoli)52号的学院美术馆(Museo dell’ Accademia)。

[5] 安杰利科的《耶稣受难像》收藏在圣马可教堂的会规室里。回廊另一面的圣马可博物馆里面有圣马可的主祭坛,还有科西莫的守护神科斯马斯和达米安跪在地毯上。

[6] 圣马可所有的房间都是由安杰利科及其助手负责装饰的。安杰利科的《圣母领报》被放置在通向宿舍走廊的楼梯顶端。

[7] 乔瓦尼·迪·比奇·德·美第奇在圣洛伦佐教堂老圣器收藏室中的石棺是由安德烈亚·卡瓦尔坎蒂·布贾诺(Andrea Cavalcanti Buggiano)制作的。石棺上面的大理石上有代表美第奇家族的七颗红球。

[8] 在圣洛伦佐教堂的高坛上有科西莫的大理石纪念碑,也是那里唯一竖立的纪念碑。由韦罗基奥设计,上面的碑文如下:这里安葬的是科西莫·美第奇依公共法令尊称其为国父享年75岁3个月零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