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肆 第十章 约和马关(第4/7页)

还有俄国公使,也表达了对此次事件的愤慨之情,同时也认为列强应该立刻站出来帮助大清调停,不能让日本的魔爪一步步再这么深入下去了。

以上就是欧美各国对此事的大致反应,虽说个个都是义正词严,一副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但实际上大伙心里都明白,这哪是什么主持正义,无非是想利用此事给日本施压,让他们少从大清那里捞好处,不然日本人捞完了,西洋人就没得捞了。

当然,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尽管满世界走的都是装逼犯,但还是依然存在着表里如一的正直之辈的。

比如有个国家的外交大臣就紧急约见了日本公使,表示这回暗杀事件其实对整个事态起不了多大的影响,但是,麻烦总归还是有的,为了避免这种麻烦,你们可以跟我们结为同盟,把从清国那里得到的利益分我们一点,然后我们就会帮助日本对付其余西洋列强,两国共同进退。

能如此光明正大节操掉一地地跑来敲诈勒索的国家,放眼当年的全宇宙,有且只有那么一个,那便是意大利。

对此陆奥宗光的回复是,找你的德意志去吧!

可话又得说回来,面对全地球的声讨,日本方面也着实有些hold不住了。关于此事,当时朝野大致分为两拨,一拨人觉得,为了避免那不断扑面而来的口水,干脆来个瞒天过海,死不承认,比如广岛的一份叫备芸日日新闻的报纸就准备头版大标题——《李鸿章自杀未遂》,想把这桩杀人案给颠倒黑白成自杀案。

我可以很负责地说一句,对日本来说,如果这份报纸真的给印出来了,那将成为比小山豊太郎枪击李鸿章一案更大的国耻。

好在这世道还是明白人多,备芸日日新闻尚在印刷厂,广岛地方政府就直接出动警察,强令其停刊发行。

所以最终是第二拨人占了上风,他们认为事情都已经发生了,与其遮遮掩掩不如坦率地赔罪认错,这样才是文明国应有的风范。

赔罪分两路方案进行,第一路是从感情方面入手。

25日, 即遇刺的第二天,《国民新闻》创刊人,日本近代新闻界元老级人物德富苏峰代表全日本的传媒业发表了对李鸿章的慰问状,称这是一起非常不幸的个案,自己谨代表日本国民向阁下表示歉意,同时也希望阁下能安心地留在日本并在接下来的日子好好体会一下真正的日本精神——温和与善良。

对此李鸿章表示自己理解这是个案,这当然是个案,这肯定是个案,这要不是个案那还了得?

接着,其他的报社和各县知事,各地人民代表,贵族院等各种机构各种人等或亲自前来或拍出电报,纷纷对李鸿章遇刺表示慰问,同时也希望他能留在日本养伤,慢慢养伤。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想让李鸿章留在日本是真的,因为一旦老爷子撒手回国了,那这事儿麻烦可就大了,你是接着打呢还是接着谈?接着打那绝对是在给西洋列强直接干涉找口实,要接着谈,谁还敢来谈?前赴后继地跑到你日本来赶枪子儿么?

为了留住李鸿章,在继这些乱七八糟的闲杂人等之后,真正的重量级人物也出场了。

同日(25日),天皇陛下在亲切询问了李鸿章的伤势之后,下发了一道圣旨:“朕知道,清国与我日本目前正处于战争状态,然而既然对方已经派使臣前来和谈,而我国也委任了全权大臣,那我们就应该按照国际惯例,赌上国家的信誉来负责对方使臣的安危,可没想到却发生了如此不幸的事件,朕只能深表遗憾,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将犯人绳之以法,并严惩不贷,以期勿损国光。”

金口一开,那小山豊太郎当然是完蛋了——我指的是名誉方面,其实这哥们儿虽然是想杀人,可终究未遂,依当时日本律法并不该死,所以即便伊藤博文满世界嚷嚷着要宰了他可后来也就被判了个无期徒刑,只不过名声算是毁了,尤其是在事发当时,全日本各界就没一个不唾弃他的,各类报纸先是争先恐后地挖他的老底,说他虽然是庆应大学的学生,但实际上压根没读完;接着又有好事者翻出这哥们儿以前曾经因毁坏公物罪被逮捕过,于是大伙又纷纷责骂说是个毫无社会公德心的伪爱国者;最后各路媒体又开始搞采访,就是在马路上挑一个人,问他你对小山豊太郎怎么看,被采访的几乎没一个不表示深恶痛绝的,以至于后来还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就是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刚做自我介绍说我是某某社的想做一个采访,话还没说完那被拦住的人就马上条件反射:“小山豊太郎个畜生,他该死,该杀!我能走了么我女朋友还在等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