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面对内忧外患,错误的改革让罗马走向分裂(第6/18页)

2.“四君共治制”注定会带来混乱

大量蛮族人加入罗马军,提升了罗马的军事能力。普洛布斯很快镇压了罗马帝国东部和西部的数场叛乱。罗马帝国进入相对稳定和平的时期。但是,那些待遇优厚的士兵,如何在战后得到妥善安置,成为普洛布斯的当务之急。

普洛布斯不允许他的军队闲散着还拿着优厚的待遇,给帝国财政造成压力。于是,在镇压起义后,他命令军队开垦土地,栽种灌溉。这种辛苦的劳作引来已经习惯于闲散的士兵们的不满。在282年夏天,发生了兵变,普洛布斯被兵变的士兵杀死。60岁的马可·奥勒留·卡鲁斯当了皇帝。16个月后,马可·奥勒留·卡鲁斯的儿子努梅里安和卡里努斯同时继任皇帝。公元284年11月20日,戴克里先被罗马军推举为皇帝,接替刚驾崩的努梅里安成为罗马帝国共治者。公元285年春,当另一位皇帝卡里努斯被刺杀后,戴克里先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皇帝。

在戴克里先之前,罗马皇帝更换比较频繁,平均只在位二至三年。而且可叹的是,绝大部分皇帝都比较偏向“士兵派”,却又绝大部分死于士兵刺杀。戴克里先当皇帝后,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便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罗马帝国自屋大维以来,都是实行“普林基帕特制”,最高统治者在理论上不是君主,而是第一元老和第一公民,而从没公开承认实行君主制。戴克里先不加掩饰地与旧传统公然决裂,废除“普林基帕特制”,建立“多米那特制”,明确说明皇帝同帝国全体居民是主仆关系、君臣关系,明确表示罗马皇帝是神的代表,人们对他必须履行崇拜礼仪:所有觐见皇帝的人都要屈膝叩拜。

帝国几年里不断出现战乱,戴克里先总结了原因,也认为是由于帝国过于庞大,不便于一位皇帝独自管治,也难于抵抗野蛮人由莱茵河至埃及边境一带的不断侵扰。为了对付日益严重的对内对外形势,戴克里先实行分权统治,将帝国一分为二,在地图上画一直线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分别由两个皇帝负责管理。公元285年,他被确认为唯一的皇帝后,就任命他的部将马克西米安为共治者,称为“恺撒”,第二年又提升马克西米安为奥古斯都,即皇帝。这次分裂并非只是短时间存在,而是在未来永久地将罗马帝国分裂了——此前罗马虽然也出现过两个皇帝,但没有将领土划分范围,这次分治成为后来东西罗马的历史来源。

公元292年,戴克里先正式推行此制,并任命自己为东部帝国主皇帝,马克西米安为西部帝国主皇帝。皇帝权位正式一分为二。两帝分别建立新都,无一人以罗马城为都。当两位主皇帝统治帝国的权力被增加时,罗马元老院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减至只局限于前首都罗马城境内。

公元293年,两位奥古斯都(皇帝)又分别给自己任命一位恺撒,并进行了统治分工:戴克里先统治罗马帝国东方,任命伽列里乌斯为恺撒,并分与辖区;马克西米安统治罗马帝国西部,任命康士坦提乌斯为恺撒。由于奥古斯都和恺撒都是此前皇帝的称呼,罗马帝国此时事实上是“四君共治制”。为了保持皇室的统一性,两位奥古斯都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兄弟,是正皇帝,而两位恺撒则分别是他们的儿子,相当于副皇帝或者太子。戴克里先为兄,马克西米安为弟。

戴克里先把女儿瓦列里娅嫁给伽列里乌斯,并收养他为继子。马克西米安与康士坦提乌斯也建立了同样的关系。四位君主谁都没有选择罗马城作为自己的驻扎地:戴克里先驻在尼科米底亚,伽列里乌斯驻在西尔米乌姆,马克西米安驻在米兰(后来在拉温那),而康士坦提乌斯则驻在特里尔。“永恒的罗马”仍然被认为是帝国首都,但它已失去了实际政治意义,因为皇帝的命令不是从罗马城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