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面对内忧外患,错误的改革让罗马走向分裂(第9/18页)

东部的皇帝伽列里乌斯亲自率军前往意大利讨伐马克森提乌斯,结果大败而回,无奈之下擢升其部将李锡尼为西部的皇帝,管理伊利里库姆、色雷斯与潘诺尼亚,同时任命另一部将马克西明·代亚为恺撒,管理叙利亚与埃及等地。

虽然李锡尼接过了曾属于被杀的塞维鲁的皇帝虚位,但他并没有进攻马克森提乌斯这位弑君者,而是发动了对萨尔马提亚人的战争,并取得了几次胜利。公元311年,伽列里乌斯死去,此时的李锡尼不仅是西部名义上的皇帝,同时也掌握着大片东部土地,他与继任的皇帝马克西明·代亚达成协议:以赫勒斯滂与博斯普鲁斯海峡为界,李锡尼占有罗马帝国东部的欧洲部分,马克西明·代亚占有罗马帝国东部的亚洲部分。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尔维安桥战役中击败并杀死弑君者马克森提乌斯。公元313年3月,李锡尼与君士坦丁一世在梅迪奥拉努姆(今之米兰)会晤。李锡尼迎娶君士坦丁同父异母的妹妹君士坦提娅,双方结成新的同盟,同时还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停止对基督教的迫害,基督教地位从此合法化。

李锡尼与君士坦丁一世结盟后,马克西明·代亚与李锡尼决裂,他集中了7万军队,越过海峡,向李锡尼发起了进攻。李锡尼也率领一支3万人的军队,前往迎战。两军在特兹拉卢姆展开会战,马克西明·代亚溃败,一路逃到西里西亚。他企图在西里西亚建立一条新防线,但未能成功,只好继续逃亡至塔尔苏斯,不久死在那里。作为胜利者,李锡尼成为东部唯一的皇帝,建都尼科米底亚。君士坦丁一世则是西部的皇帝。

公元321年,君士坦丁一世说服一些曾在自己国土上肆虐的蛮族,越过多瑙河劫掠李锡尼的领地,激怒了李锡尼。李锡尼宣称对方破坏了和平协议。君士坦丁一世则索性撕破脸皮,重启战端。

公元324年,李锡尼在阿德里安堡战败,被迫躲入拜占庭城,并忍受围困。随后,李锡尼的舰队又在赫勒斯滂海峡被君士坦丁一世的儿子克里斯普斯摧毁。李锡尼留下新提拔的恺撒马提尼亚努斯继续坚守,自己率军撤退到克里索波利斯。在那里,李锡尼与君士坦丁一世进行了决战,又遭到惨败,只好逃往老巢尼科米底亚。随后,他宣布退位,向君士坦丁一世投降。

君士坦丁一世再次实现了罗马帝国的统一,成为罗马帝国的唯一皇帝。戴克里先分治改革到此以失败结束。

3. 罗马基督教徒都应感谢君士坦丁一世

戴克里先的反基督教敕令引发了罗马帝国前后达19年的内战。最终,君士坦丁一世凭着强大的武力统一了罗马帝国,并废除了戴克里先实行的“四帝共治”,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皇帝。

在此前,除了恢复一个帝国一个皇帝外,君士坦丁一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纠正戴克里先的宗教政策,改反基督教为支持和控制基督教会。

原始的基督教是犹太教众多派别中的一派,是犹太人反罗马斗争的产物。在反抗罗马斗争中,由于政治、经济地位不同,犹太人分裂为许多教派和政治派别,较大的有撒都该派、法利赛派、艾赛尼派、吉拉德派。其中,吉拉德派是各派中最年轻的一派,为犹太人反对罗马统治和犹太上层斗争的产物,创始人为犹大。他们信仰耶和华为唯一神,认为要保持信仰就必须反抗罗马,并宣称救主即将降临。

原始基督教与犹太教分离后,在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在小亚细亚、埃及一带流传甚广,信徒有犹太人,有非犹太人,有自由人,也有奴隶与被释放的奴隶,以下层民众为主。其教义、礼仪打破了民族界限与隔阂。

后来,原始基督教内部出现了以保罗为代表的“外邦人”基督徒,和以彼得为代表的犹太基督徒。两派经过较剧烈较量,保罗派取得了优势。保罗派的教义逐渐成为正统,在教义和组织上逐渐控制了各地教会。公元2世纪,一批有产者和奴隶主加入了基督教,并占据显著位置。在经济上和教义方面,他们逐渐成为主导力量,控制了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