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汪精卫(第2/4页)

“你不要误会,别怀疑我,我是医院的院长,我不是跟你过不去的,是医生,是给你治病的。你现在不能活了,明天你就要死了。”

“死就死么。”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问问你,你死了你家人怎么办?家里有什么人,谁给你收尸?”

“我没有什么人。”

“那你老婆呢?”

“我干这个还要老婆啊?”

“你姓什么?”

“我死了你随便给我扔哪儿,叫狗吃了算了,我家没人。”

这个垂死的刺客,思路清晰,口风很紧。

为了留个活口问出些什么来,蒋介石下令每小时给刺客注射强心剂——这是极其损害身体的,但那时候,蒋介石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过,凭借当时进场的通行证,刺客的身份还是很快被查出来了:他叫孙凤鸣,是南京晨光通讯社的记者。

4

作为一名记者,孙凤鸣为什么要刺杀汪精卫?

这还得从他自己的身世说起。孙凤鸣,原名孙凤海,1905年出生于江苏铜山县一个贫苦农家,16岁随父闯关东。“九一八事变”之后,孙凤鸣参加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

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十九路军后来在1933年公然反蒋,史称“福建事变”,后失败

十九路军在国民革命军序列里是一支比较特殊的军队,总指挥是蒋光鼐,军长是蔡廷锴——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奋起与日本军队真刀真枪干的,就是这支部队。这支部队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要抗日,二是要反蒋。

孙凤鸣在十九路军一路做到代理连长,以枪法准闻名。后来因为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孙凤鸣不愿意去,就脱下了军装。

在放弃从军之后,孙凤鸣遇到了一个重要的人,那就是后来被称为民国“百变刺客”的华克之。华克之原来是国民党的左派人士,后来因为一系列事件,走上了反蒋的道路。

1929年,华克之迁居上海,身边聚集了一群包括孙凤鸣在内对蒋介石不满的人,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他们下定决心要刺杀蒋介石。

没错,其实他们一直想杀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汪精卫。

但要刺杀蒋介石,谈何容易?

思前想后,他们想出了一个点子——成立一家通讯社。

1934年11月,晨光通讯社在南京陆家巷23号挂牌。社长为化名胡云卿的华克之,身份是华侨富商,总务兼编辑部主任是张玉华,采访部主任是贺坡光,而孙凤鸣,就成了一名记者。

别小看这家通讯社,经过半年多的运作,居然在南京有了“小中央社”的别号。在大家的帮忙下,孙凤鸣也很快成了一位名记者,可以独立进出国民党各大机关、出席各种招待会——这就是他们成立通讯社的目的。

在有了“通讯社”这块牌子做掩护之后,孙凤鸣他们一共策划过三次针对蒋介石的暗杀。

第一次是在1934年12月,当时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在南京召开。那是孙凤鸣第一次携枪采访,但由于当时人群拥挤,蒋介石等政要匆匆退场,孙凤鸣根本就没机会出手。

第二次是1935年春天,蒋介石在江西庐山主持军官训练团,华克之前去打探,但发现警戒实在太严,放弃了行动。

华克之

而第三次,就是他们得知国民党要在1935年11月1日召开四届六中全会。

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一次机会。

5

孙凤鸣是自愿要求成为刺客的。

其实孙凤鸣当时已经有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妻子,他的妻子名叫崔正瑶。他把妻子送去了香港躲避,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华克之后来回忆,当时孙凤鸣非常坚决,是以“荆轲”来自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