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战乱中初学兵法(第2/5页)

“武”这个字在诸葛亮心里像水一样渐渐漫延,竟成了汪洋气势,把那蒙蔽的黑暗角落冲刷得干干净净,他有些振奋:“我知道了,多谢老先生点拨!”

老人拍了拍手心的沙土:“不早了,你回家吧。”

诸葛亮作了一揖:“我明日再来讨教!”

“明日或者不能来了。”老人幽幽地说。

诸葛亮一惊,回头时,老人却仰着头,微冷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他像淬了金的一尊石像,在冷淡中华贵起来。

诸葛亮没有穷问,满心的迷惑不解被他压住了,他和老人之间是没有确立名分的师生,却不是坦率相告的朋友。

他到家时,还没来得及去母亲房里探病,诸葛均欢天喜地地冲了出来,抱住他便喊道:“叔父回来了!”

※※※

诸葛玄果然回来了,他原本在半个月前就动身回程,可徐州深陷战火,归家之途遍布刀锋,他不得已在外又漂泊多日,等到青州军撤兵,这才心急火燎地赶回来。

诸葛亮奔到母亲房中,推门便见得叔父,兴奋地喊道:“叔父!”

诸葛玄刚一转身,诸葛亮已像豹子似的扑了过来,他被推得往后连连退步:“臭小子,而今大了,力气比小时大多了,还这么不知轻重!”

诸葛亮扯住叔父不错眼地打量:“让我看看,叔父怎么生白头发了。”

诸葛玄伤感地叹道:“你都这么大了,叔父还能不老么?”

诸葛亮斩钉截铁地说:“你不老!”

那壁厢,顾氏正扶着凭几,笑道:“小二,叔父才回来,别老缠着他。”天气转暖,她的身子已见好转,也能下地走走,再不用成日在床榻上病卧,只是还需静养。

诸葛亮笑着放开了手:“叔父回来不走了吗?”

诸葛玄没有爽快答应,他像是被心事梗住了,有那么一会儿,竟是无言。他沉默着,神色改为凝重,缓缓地对顾氏道:“嫂嫂,我有件要紧事需和嫂嫂商量。”

“叔叔但言。”顾氏见他郑重,也认真起来。

诸葛玄道:“我这次去淮南见了一位旧友,他而今在扬州做事,他想辟我入扬州牧府,我是想……”他觉得为难,吞吐着没说下去。

顾氏却是懂了,她平静地说:“叔叔的意思我明白,叔叔不必为我们顾虑,这些年耽误了你,如今瑾儿行了冠礼,亮儿、均儿也大了,两个丫头也至及笄之年,都不用操心了,你是该去奔自己的前程。”

诸葛玄见顾氏会错了自己的意,忙道:“不,我其实是想带你们一起去扬州。”

顾氏呆了,嗓子也磕巴了:“我们,去扬州?”

诸葛玄点头:“我本也想在本州终老,可如今本州遭战火倾覆,民生凋残,百物缺损,早不复往日,扬州还算太平。我在扬州尚能任一官半职,一家子生计不愁,总好过在本州苦熬,故而我想举家迁往扬州。”

诸葛玄的提议让人没有准备,像忽然间丢入怀里的一捧荆棘,虽然蓬蓬苍苍,刺儿还没拔,总是扎手。顾氏怔怔地说不出话:“可,可,阳都的祖宅丘坟怎么办,再有,君贡也在这里,我……”她实在有千般不舍万般不能,想起来,种种留恋都涌上心头,像被厚厚的泥土埋住了,怎么也拔不出来。

诸葛玄无奈道:“为避兵荒,也是不得已,多少人披草莱,别故园,求得一处乐土暂栖,待得天下太平,自然可以重返家乡。嫂嫂和侄儿们在阳都日子太苦了,我于心何忍!”

顾氏满心满腹的放不下:“话是这么说,可叔叔一朝说搬迁,我们便得举家动作,岂是易事,我如今又是这样子……”

诸葛玄怜惜地看了她一眼:“这倒无妨,我可以等嫂嫂身体恢复后再上路,何况扬州离阳都也不远。”

顾氏低语:“若是我的身子一直好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