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权倾朝野惹非议,一心为公负家人(第3/7页)

屋里很安静,似乎没有人,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可走到里间,却隐约看见有个人影,背影被薄薄的白雾笼着,仿佛月光里融化的一枝鸢尾,静得似乎所有的生命气息都敛住了。那人听见背后的动静,略有些惊诧地转过身来,却原来是个陌生的女人。

女人的年纪很轻,是那还没绽出真容的粉嫩花苞,一双明眸朦胧着烟水,像是含着诉不完的深情,令人不解的是她的腰间竟系着衰絰,似是在为谁服丧。

她瞧见诸葛亮,莫名地惊慌起来,她对眼前这张脸并不熟悉,偶尔见一次,要么隔着远远的距离,要么被攒动的人头挡住视线,要么在太深的夜里,只窥见洇墨似的剪影,她不太确定地呼道:“丞、丞相。”

“唔。”诸葛亮轻轻地应了一声。

女子忽地想起要参礼,手里什么东西“当啷”掉了下来,像一线白光,咻地飞到诸葛亮的脚边。

女子轻轻一声惊呼,她向前跨了一步,却又迟疑地停住了。

诸葛亮弯腰将那物件捡起来,那是一枚白玉棋子,莹润如一滴封存多年的泪,他握着这枚棋子,像是忽然间握住往事的帷裳。他是万万想不到会与深埋的记忆在不经意间近距离接触,仿佛是遭遇了一张久违的熟面孔,仓促间无以应对,竟是呆了。

“夫人让、让我,拾掇屋子……”她结结巴巴地说,她捏着手指,面对着这个一国之相,巨大的紧张在她整丽的容颜上纵横捭阖,让那美丽变得僵硬。

诸葛亮缓缓地把自己从往事的漩涡里拔出来,对她笑了一下,这笑容很干净,仿佛清亮的一弯水,映着淡柔的光,让人的心软糯得失去抗拒的力量。女子暗暗地看着这笑,忽然忘了要做什么,像是把自己丢了。

她不能想象权倾朝野的一国之相会有这样温和的笑,那些留存在世俗猜想里的可怖可畏可骇的描述,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找不到一丝影儿。此刻的蜀汉丞相,便像是隐居岩穴的高蹈士子,雍容优雅,轩爽峻逸,带着一二分缥缈的超拔气质。

她张了张口,原本想说点什么,可嗓子眼却像被米浆灌满,一丝儿声音不能发出。

“收好吧。”诸葛亮把白玉棋子递给她,“放去妥帖处,别弄丢。”

棋子落在女子的掌心,有些发烫,女子不知是棋子被诸葛亮的掌心熨热了,还是自己的掌心本来是热的。

门吱嘎一响,是黄月英进门了。

“咦?”黄月英看见诸葛亮,竟自一愣,像是看见了一个有些脸熟的陌生人。

黄月英“唉”了一声:“奇怪,大白日见到你,不是常事。”

诸葛亮无奈地笑了一声,他仍是惦记着女儿,问道:“果儿呢?”

“在她屋里。”

诸葛亮点头:“我去看看她。”

“等一下,”黄月英喊住他,她转头对那女子道,“你先出去吧。”

女子正发着愣,听见黄月英吩咐,像被蜇了一般,却把头低下,迟迟钝钝地挪着步子出了屋。

“什么事?”诸葛亮好奇地问。

“牂牁郡曾有官吏名唤董舒,因龃龉太守而遭朝廷贬官籍没,有这个人么?”

诸葛亮微微一沉神色:“你怎么问起朝廷的事了?”

黄月英解释道:“不是我要问,是有个侍女,哦,就是适才那女子。她说她父亲是董舒,因犯事举家籍没,上个月父亲过世,我怜她孤苦,想助她一助,却不知她的事真不真,又不合向别处打听,便问你一声。”

诸葛亮放心了:“哦,有这个人。”他想起刚才在这屋中偶遇的那个容色绝丽的女子,恍恍惚惚意识到了什么。

“可怜无辜……”他低声喃喃,心情陡然变得沉重不堪,他掩饰着内心的抑郁,平静地说,“我去看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