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南行(上)(第2/4页)

杨应麒一奇,问:“你知道?”

林舆说:“大伯的兵势越来越顺,你是担心自己回不去了。”

杨应麒为之哑然,林舆道:“难道不是么?”

杨应麒嘿了一声道:“大哥的兵势顺利,我为什么就回不去了?”

林舆道:“这还用说,大伯他要是兵势不顺,兴许还能想着你,若是兵势顺利,就说明他没有你也行,往后多半就用不着你了。”

杨应麒晃了晃脑袋道:“未必,未必。”林舆问什么未必,杨应麒道:“大哥兵势若是不顺,未必会想着我,他素来要强,若是兵势出了什么岔子,恐怕更觉得没脸见我。不过若是他兵势顺利,那确也如你所说,往后多半是用不着我了。”

林舆笑道:“我却觉得大伯没那么小气,不过就算如你所说那也没什么啊,左右他都用不着你了,咱们正好在民间逍遥,管他那么多干什么!”

杨应麒叹了一口气道:“我担心的,不是我自己啊!我担心的是国家大事!”

林舆道:“现在兵势大顺,又有什么可担心的?”

杨应麒道:“就是兵势太顺我才担心啊!”林舆问为什么,杨应麒不答,反问:“现在仗打到哪里了?坊间可有什么传闻?”

林舆便将自己听到的消息一一说了,道:“据说,东路中的任得敬和西路军进军都不顺利,水师方面战果也不理想,不过咱们的主力倒是很顺,九月渡河,不到十月就把宋军经营经年的汴梁给破了!如今满大街的人都在庆贺呢。”又道:“虽然津门这边才听到汴梁城破的消息,不过前线的情况多半又有进展。我听说自渡河以后,我军主力都是一天数十里地推进,现在也许已经打到南阳、襄阳了。咦,你怎么又摇头了?”

杨应麒皱眉道:“进军这么顺利,只怕要糟。”林舆问糟什么,杨应麒不答,反问:“可听说过斩首多少、降附多少?”

林舆道:“这个捷报中倒没说,主要是每天都能得不少城池土地。怎么?有什么不妥么?”

杨应麒道:“还不知道,等确切的消息来了之后,再说吧。”

父子两人在河边又钓了半日的鱼,傍晚时分林木间窜出一个人来,摸出了一封书信递给林舆,林舆看看信角画了一只鹿,不敢拆封,就传给了杨应麒,杨应麒打开书信一看,跳了起来顿足道:“你说的消息不是误传!大体上都没错!”

林舆道:“那不是好事么?”

“当然不是!”杨应麒抬高了声音叫道:“备笔墨!”

旁边一块巨石后头又钻出一个书童来,搬来了可以折叠的简便桌椅展开,取出文房四宝,林舆磨了墨,杨应麒略一思虑,挥笔连写了五封信命人送出。等笔墨桌椅撤下,林舆才近前小声问:“事情很严重么?”

“恐怕不妙。”杨应麒道:“大哥进兵顺利,得河南之地而未灭得宋军主力,那就只是得了一个有害无利的虚名!”

林舆奇道:“得了城池土地,怎么是虚名?”

“你不懂!”杨应麒道:“如今的形势,表面看来是对我们大大有利,实际上却隐藏着很多对我们不利的变数!大哥接连得胜,声威必然大振,赵构见大哥日进数十里势如破竹,心中必抱危存惧,他是一个柔懦的人,不怕屈辱却怕死,在礼节上会对我们卑躬屈膝,但在事关自身存亡的大势上却很能审势自保,而且他又忍得,虽然没什么大丈夫气概却是能屈能伸,这样的人极难对付,一两场大仗是捏不死他的!”

林舆道:“就算他难对付,但南宋朝廷上全是小人,大军一到,只怕这些人就会像靖康年间一样,哗哗哗的全投降了!赵构一人再怎么柔韧也没办法了。再说南宋的将相之间、中枢与地方之间不是有很多矛盾么?我们大可利用这些矛盾从中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