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六章 南行(上)(第3/4页)

“你错了!”杨应麒道:“如今建康朝堂之上,最多是半边小人,半边君子,而且这半边小人也都不好对付。如今大哥的兵势进展得太快,若是造成单靠军事就足以平定天下的声势,小人们无国可卖,只怕反而会逼得和君子们合作!而士林要自保又得依靠边将——那时君相一体、将相和合,只怕南宋的痼疾竟会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暂时转好了!若真到了那个时候,南宋就切不可图了!”

林舆道:“爹,大伯的谋略不在你之下,你懂得的道理,他应该也懂。”

“大哥他本来应该懂,但这一点又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杨应麒叹道:“如今兵势太顺,举国上下都道必能直指建康,连津门这里的坊间小民都这么兴奋,恐怕前线上诸军将帅更是个个奋勇、人人抢功。若是全军上下都如此,要靠大哥一人的理性悬崖勒马恐怕很难——何况大哥能否在这等氛围底下全不动心也尚未可知呢!”

林舆听到这里才有些惊慌起来,道:“这么说来我们岂不是很危险?”

“嗯,是有些危险。”杨应麒道:“我只希望我都料错了!毕竟我之前料错了岳飞,或许也会料错了大哥也未可知。”

林舆道:“但万一你料对了可怎么办?不行,爹,我们得做些什么!你快写信给大伯,提点一下他吧!”

杨应麒摇头道:“不行,我现在不能直接干涉大哥的布局,要不然只怕会更糟。现在只能希望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走了。”

林舆叫道:“那万一事情都往坏处去呢?”

杨应麒道:“那我们就只能为如何善后做点准备了。”

汉军胜利的消息还是不断传来,在汴梁城破后的一个月之内,汉军东路主力便平定了开封府、应天府、颍昌府、郑州、汝州、陈州,以及邓、唐、蔡、颍诸州的一部分,占据了河南大部分领土,二皇子折允文又率领一支奇兵向东攻破了鹿邑,接连上了亳州,威胁宿州,对宋军的淮北重镇徐州形成包抄之势,宋军在淮北的主力担心后路被切断,退至邳、宿之间,任得敬因此得以挺进,占据了多年来宋军拱卫淮北的重镇徐州,汉军声威大振,淮南岌岌可危,建康君臣大恐,甚至引发了迁行在以避汉军锋芒之议。

杨应麒在津门闻胜则忧,又恐这忧色给外人看见遭到误会,因此天天躲在家中,一不出门,二不会客。直到十二月中旬,才来了一个不得不见的人,却是赵履民派了他儿子前来求见,告知林翎患病,要请林舆回去相见。

杨应麒父子听到这个消息都不免惊慌起来,林舆大叫着问赵履民之子赵丰:“我娘她病得重么!”

赵丰自称具体的病情不清楚,只是说林当家让自己来告,请林舆速速前往塘沽相见。

杨应麒一阵惊慌之后便镇定下来,转念一想却觉得有些不对劲,心道:“林家自有信使,为何却要劳烦赵家?再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只有口信,没有墨书?”心中有疑,口中便问了出来。

赵丰道:“事情是这样,之前小侄往塘沽货卖,回来之前到林府上拜见林当家,致家父殷勤之意,闲谈中林当家说起派了信使走海路来寻林舆兄弟,一月不见回音,不知是否出了什么意外,便嘱我若到津门时林舆兄弟还没启程回塘沽便来说一声。”塘沽与津门之间的海路十分通畅,甚至比走陆路还方便,不过这个时代海上来往,若是顺风顺水自然极快,若是遇到大风被打歪了航道,那耽误个一两年也不是什么奇事。

杨应麒听了这话惊道:“如此说来,这告病之事怕不得是好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又问:“你见到林当家时,她的气色如何?”

赵丰看看两人的神色,咳嗽了一声道:“还好,不过也不是很好。”